杂集论十四卷六页云:出苦道无畏者:谓依止静虑,由利他门,于一切种说出离道法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如经言:又我为诸弟子说出离道,诸圣修习,决定出离,决定通达。设有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依法立难,或令忆念;言修此道,非正出离;不正尽苦,及证苦边。我于是事,正见无缘。乃至广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aiyuwang 佛教护法名王。亦译阿输迦。意译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生卒年月不详。在位年代约为公元前...相对小乘之“粗戒”而言,菩萨之大乘戒称为妙戒。(参阅“小乘戒”936) p2846...指淡青色之帽子。又作缥帽子、缥冒。俗称华帽子、帽子。亦称裹头。源于印度裹头之制;佛世时,以印度北方天寒,佛陀...(界名)Yama-loka,琰魔王之世界,在此大洲地下五百由旬之处,纵广亦五百由旬。俱舍论十一曰:琰魔王国,于此赡部...【转依】 p1407 摄论三卷十六页云:转依,谓卽依他起性对治起时,转舍杂染分,转得清净分。 二解 成唯识论九卷十二...【集谛】 p1180 如集谛有四种中说。 二解 瑜伽六十四卷十页云:云何集谛?谓说一切烦恼杂染、及业杂染、皆名集谛。...(地名)又作因陀罗世罗求诃,因沙旧,因陀罗窟。帝释石窟也。在中印度旧王舍城东方六哩之山上。...云何界差别?谓欲界异生有学无学,如欲界有三色无色界亦尔,又有欲色界菩萨,又有欲界独觉及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梵语 alobha。为心所之名。又作不贪、不贪欲。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系“贪”之对称。为于诸境界无爱染...(术语)旷者久也悬也,劫者梵语劫波之略,谓长时期。极言过去时之长,谓之旷劫,未来时之长,谓之永劫。止观五下曰...(名数)一切众生,皆为佛子,凡夫为外子。二乘为庶子。菩萨为真子。贬二乘而褒大乘家之名也。见华严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在我的人生过程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关卡和阻碍,而且阻碍都很大。但我早已习惯了,所以心理上就有所准备;一旦有心...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是证到果位了,就是到四果阿罗汉都是有不生不灭的果位。那么,...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种:一、未串习;二、匮乏;三、耽著;四、未见大果。 第一障...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巧安排。对大乘的修行人,佛陀的布局为...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某个境界,要一直用功下去。就像来果老和尚...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
出苦道无畏
【法相辞典】
【出苦道无畏】 p0483
上篇:出世道离欲 | 下篇:出世诸法差别 |
(440~465)即北魏第四代皇帝拓跋浚(452~465 在位)。鲜卑人。继太武帝之后,于兴安元年即位。改太武帝之废佛政...
阿育王
妙戒
缥帽
琰魔界
转依
集谛
因陀罗势罗窭诃
界差别
无贪
旷劫
三佛子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嫖娼的真实报应
圣严法师:关卡和阻碍

念佛即是涅槃门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布施的四种障碍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