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谓法界之诸法事事涉入交彻。是华严之无碍,天台之性具也。...亦名:覆罪戒缘起、覆他粗罪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跋难陀与比丘亲友数犯向说不语人知。后跋难...为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初禅天。盖三界共分九地,即欲界一地,色界与无色界各四地;故色界之初禅天即为九地中之第...【处得】 p1019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言处得者:名色增长,六处圆满。 二解 如生支差别中说。 三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有益】 p0539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有益者:于所为处,不弃舍故。...(术语)涅槃经所说四种四谛之一。天台以配圆教之法门。四谛者,迷悟之因果也。圆教者,中道之理性,具本来十界诸法...【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 p1177 瑜伽二十三卷十六页云:云何名为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引摄不善】 p0377 集论二卷十页云:何等引摄不善?谓行身语意诸恶行已;于恶趣善趣,引摄不爱果异熟,或引或满。...【健[馬*犬]逻】 西域记云:旧曰乾陀卫,讹也。隋云香行国。...(经名)佛说九色鹿经一卷。吴支谦译。说世尊往昔为九色之鹿王而行忍辱之事。...(杂名)译曰三十八禅定。见善见律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在森林当中打猎,捉到了一只六牙白象,他就把这只白象献给国王...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第一个定性声闻。 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佛陀说了无量无边的法,...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德、善根不退,都是约着我们现生的角度来说;以下的第十八、十...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福报感觉利润的回馈比较多一些。修智慧,一般人很难感觉有什么...面对一大堆人名,人们最关系、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他自己的名字。所以说,牢记别人的名字,并正确无误地唤出来,对任...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我们从...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经的故事。 在生活中我也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提问,或者说倾诉...一般人总以为佛陀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佛陀也有无奈的时候。 有一个坏人名叫干达多,...
所得生
【法相辞典】
【所得生】 p0737 成唯识论十卷八页云:二、所得生。谓大菩提。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心品。
上篇:所作证 | 下篇:所食空 |
【曳瑟知林】 西域记:唐言杖林。其林修劲,被满山谷。先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
法界圆融
覆藏比丘罪戒缘起
离生喜乐地
处得
有益
无作四谛
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受诸饮食
引摄不善
健[馬*犬]逻
九色鹿经
迦师那阿揽摩那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净界法师:十念必生愿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尊重,从记住名字开始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