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集论一卷四页云:云何建立受蕴?谓六受身。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如是六受身,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复有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乐心受,苦心受,不苦不乐心受。复有乐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乐有味受。乐无味受,苦无味受,不苦不乐无味受。复有乐依躭嗜受,苦依躭嗜受,不苦不乐依躭嗜受。乐依出离受,苦依出离受,不苦不乐依出离受。何等身受?谓五识相应受。何等心受?谓意识相应受。何等有味受?谓自体爱相应受。何等无味受?谓此爱不相应受。何等依躭嗜受?谓妙五欲爱相应受。何等依出离受?谓此爱不相应受。杂集论一卷九页云:如是建立,由四种因。谓所依故。自体故,集所依故,杂染清净故。集色所依,建立身受。集无色所依,建立心受。由杂染故,建立有味等。由清净故,建立无味等。此爱不相应者:谓离系及随顺离系。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经名)说依阿难之请而制八法,许瞿昙弥出家。摄于中阿含经二十八。此比丘尼八法也律中皆载之。...梵语 steya-sajvāsika,巴利语 theyya-sajvāsaka。以贼心而住之意。又作贼盗住、贼心入道。即指于教团(僧伽)中...亦名:掩腋衣法、上狭下广衣法 资持记释云:“祇支中,注文翻名,即据下律文,从相为名。前翻掩腋,颇得其实。……...(术语)印度大小乘并行。其行人亦异住处。中国日本有俱舍成实之二宗。是为小乘宗。然惟学习之。而非有行之者。所行...【四门观察处非处】 p0460 瑜伽五十七卷一页云:问:应以几门观察处非处耶?答:四。由佛世尊,但以四门,宣说一切...(佛名)Mahāvaipulyabuddha,译曰大方广觉者。即大方广佛也。...谓佛成道之初,仅具三宝中之佛、法二宝时,所行归依佛、归依法二归之戒行。[释氏要览卷上](参阅“三归依”688)...【慧善解脱】 p1319 佛地经论二卷十一页云:善解脱者:已离一切染污无明故。如说:离于无明,慧得解脱。...(术语)垂示之语也。禅门宗匠上堂提撕学人,曰垂示。...金刚经六喻之一。电之为物,忽生忽灭,以喻世相之无常迅速。...【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 p0466 成唯识论七卷三页云:四皆不与第七八俱。义如前说。悔眠唯与第六识俱。非五法故。有...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
根据百科全书对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彼此相爱,并愿意在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下,长相厮守,至死方休。这包括感情与肉...
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去创造一个业,这时候你的想法很重要,必须培养一种正确不颠倒...
问: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答: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大乘的佛果。怎么才能不...南北朝时的高僧僧达法师,曾受到当时四个皇帝的礼遇,名震一时。 僧达法师十五岁出家,以听人讲经和自己修持为日常...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应以教育子女实践古圣先贤所说的道理。不能只教其文字知识,以为能谋利禄求功名作生计...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年迈得子。对于这位独生子,婆罗门甚是爱怜,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心希望聪慧的儿子继承家业,...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闻正法你们不要拣择说,一定指定某个人...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
受蕴建立
【法相辞典】
【受蕴建立】 p0728 如受蕴建立有六种中说。
上篇:受用圆满 | 下篇:受蕴差别 |
【教勑】 p1013 瑜伽六十八卷八页云:云何教勑?谓佛世尊、毗奈耶中,勑诸苾刍、舍不善法,增长善法。当知是名略说...
瞿昙弥经
贼住
僧祇支法
大乘纯界
四门观察处非处
摩诃毗佛略勃陀
二归戒
慧善解脱
垂语
电
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邪淫给家庭社会带来的惨痛教训

善用其心——可以扭转人生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梁武帝说法七昼夜的僧达法师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
婆罗门寻子记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