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欲轭】 p0982 集异门论八卷三页云:云何欲轭?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诸愚夫无闻异生,于欲集没味患出离,不...(佛名)Rucika,又作卢至佛,楼由佛,卢遮佛。贤劫千佛中最后之佛也。译曰爱乐佛,或啼哭佛。玄应音义二十一曰:卢...(异类)食人之鬼女也。罗刹为恶鬼之总名,男曰罗刹娑。女曰罗刹私。...【四缘入诸静虑乃至有顶】 p0468 瑜伽十二卷一页云:复次由四因缘,入初静虑,乃至有顶。谓因力,方便力,说力,教...(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五字文殊之法。...何等外门差别?谓多分欲界差别。...“佛界”之对称。十界中,除佛界之外,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名数)释迦与弥陀也。观经玄义分曰: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观经散善义曰: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地名)梵名婆吒梨那,波吒厘子Pāṭaliputra,摩揭陀国之故城也。本名拘苏摩补罗城,唐名香花宫城Kusmapura,以王...石造或木造之五重塔,中心书有悉昙字 (hrīh,纥利俱)者。塔即鍐(vaj)字,表金刚界大日果位之法界宫殿。纥利俱...【应修习乐】 p1400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应修习乐者:谓初静虑乃至有顶诸所有乐。...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陀时代中的罗刹女,专门喜欢吃人家的小孩,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悲痛不已,纷纷向佛陀求救。佛陀为了解救无辜孩子的...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 有一年秋天,他从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可是因家里穷...
你在临终的时候要做到准备,准备好了这才可以往生净土,如果没有做到准备,如何谈往生净土。很多人有些时候,嘴巴上...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佛像、拜佛、供佛都可以,但是称名,称...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如何如何。我们对自己说。 等到我买房子以后...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谈信,什么叫信?信的内涵很深广,在《华严...
何相施
【法相辞典】
【何相施】 p0706 瑜伽二十五卷十六页云:何相施者:谓无贪俱行思、造作心意业,及此所起身业语业舍所施物;或自相续,或他相续。是名施相。
上篇:劫初人众及诸恶业生起因缘 | 下篇:何故施 |
(杂名)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为末田底迦阿罗汉所开拓,阿罗汉入灭后,讫利多种自立为王。其后佛灭后四百年顷,健驮逻国...
欲轭
楼至佛
罗刹女
四缘入诸静虑乃至有顶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师利菩萨秘密心真言
外门差别
众生界
二尊
华氏城
纥利俱字塔
应修习乐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罗刹女的故事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冒失的檀腻觭

【推荐】这种感觉找不到,恐难生净土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