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相,指诸法之形相状态。诸相乃总称一切差别之形相事物。[维摩诘经弟子品] p6307...(术语)称因圆果满之佛地曰普光地。五秘密轨曰:毗卢遮那三身普光地位。...指密教之诸尊中,支配生长养育金刚界五部功德之尊。据摄无碍经、秘藏记等之记载,五部之母为:(一)佛部,因大日为本...(职位)禅院之造饭者。...行事钞·受戒缘集篇:“若先曾受具者。十诵,问云:‘曾作大比丘不?’答:‘作。’问:‘清净持戒不?舍时,一心如...【大想】 p0238 集论一卷四页云:何等大想?谓能了色界想。 二解 集异门论六卷十三页云:大想云何?答:作意思惟广...坐禅时,用以警策昏睡者之杖。以竹、苇作成,一端用布等物包裹。释氏要览卷下(大五四·二九七中):“禅杖,以竹、...【舌根】 p0633 集论一卷三页云:何等舌根?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清净色。 二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舌根...(杂语)禅家骂鬼窟里之人曰死汉。见碧岩六十一则颂古着语。...(术语)谓有为法之前际后际断绝而不常住也,但观之似不断绝者,以前后相续故也,如旋火轮然。维摩经弟子品曰:法无...俱生见惑、推理见惑、发得见惑。俱生见惑是与生俱来的见惑;推理见惑是在遇到某种事情时由推理而生的见惑;发得见惑...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时常行脚游化于各村落。有一天,来到一处瓦窑,恰巧下起了...
紫柏大师是明朝四大师之一,名真可,字达现,晚年自号紫柏,吴地太湖人。大师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其父沈连居士担忧他...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造福,以求自己积累功德。六度以布施为首,四...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下一个豕,是小猪。你不觉悟的话就好像关在一个小范围的这个小...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若以念佛一门、摄生世出世法言之。为五欲故,发心念...
淫欲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无始劫以来的病根,粗的邪淫不做,有道德的约束,自我的控制。意念上邪淫不好转...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其是大年初一,中、港两地各处寺院名胜,人潮如涌,挤拥热闹。...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这个假定,...
戒波罗蜜多种姓相
【法相辞典】
【戒波罗蜜多种姓相】 p0694 瑜伽三十五卷四页云:云何菩萨戒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本性成就软品不善身语意业,不极暴恶;于诸有情,不极损恼。虽作恶业;速疾能悔。常行耻愧,不生欢喜。不以刀杖手块等事,恼害有情。于诸众生,性常慈爱。于所应敬,时起奉迎合掌问讯,现前礼拜,修和敬业。所作机捷,非为愚钝。善顺他心,常先含笑,舒颜平视,远离颦蹙,先言问讯。于恩有情,知恩知报。于来求者,常行质直,不以谄诳而推谢之。如法求财,不以非法;不以卒暴。性常喜乐修诸福业;于他修福,尚能奖助;况不自为。若见若闻他所受苦,所谓杀缚割截捶打诃毁迫愶,于是等苦,过于自受。重于法受,及重后世。于少罪中,尚深见怖;何况多罪。于他种种所应作事,所谓商农、放牧事王、书印算数、善和诤讼、追求财宝、守护诸积、方便出息、及以舍施、婚姻集会;于是一切如法事中,悉与同事。于他种种斗讼诤竞,或余所有互相恼害,能令自他无义无益、受诸苦恼,如是一切非法事中;不与同事。善能制止所不应作。谓十种恶不善业道。不违他命,善顺于他。同忍同戒。于他事业,随彼所欲,废已所作,而为成办。其心温润,其心纯净。恚心害心,不久相续。随生随舍,起贤善心。尊重实语,不诳惑他。不离他亲,亦不好乐。不轻尔说无义无利不相应语。言常柔软,无有粗犷。于己僮仆,尚无苦言;况于他所。敬爱有德,如实赞彼。如是等类,当知名为菩萨戒波罗蜜多种姓相。
上篇:戒蕴略义有三种相 | 下篇: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 |
【第一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八识顺序,由本向末数,此为第一识。...
诸相
普光地
五部母
火头
受具戒前三问曾受具者
大想
禅杖
舌根
死汉
前后际断
三种见惑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明朝高僧紫柏大师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上香」意义的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