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如来慈,梵名 Tathāgata-maitrī,音译怛他誐多昧底利。位于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释迦院内列北端之菩萨。此尊主佛四...亦名:行食法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僧祇,当留比座坐处。行食人过,不得默然;而看比座,应语与是人等。若行食至...【增上果】 p1314 瑜伽九卷一页云:与增上果者:谓由亲近修习多修习诸不善业增上力故;所感外分,光泽鮮少,果不充...简称僧伽蓝,或伽蓝,译为众园,或丛林,是僧众所居住的园林,也是寺院的通称。...【阿鼻】 此云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言无,鼻言救。成论明五无间: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术语)随师入灌顶坛受一印一明乃至三部五部之法,名受法,各随其法有浅深广略之仪式作法,有意者应先受结缘灌顶,...(一)梵语 a-cintya。又作不思议、难思议。指不可思虑言说之境界。主要系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杂语)真言行者修一尊法时,加持供物也。以若不加持,则诸飞行之药叉罗刹,幽阴鬼等来,悉盗食之,或触秽之故也。...(动物)Hari,又作呵梨, 里。译曰狮子。孔雀王咒经上曰:诃利,梁云狮子。宝窟上本曰:外国云呵梨,此云狮子。...意谓通达一切而无任何障碍。略称一切无碍。法华经神力品(大九·一八六中):“能持此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择法力之略称。指以智慧来简择一切事物之判断力。择,分别之意。即指批判力、判断力;于禅门中,转指作为指导者的师...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问: 弟子是医院离休的医务人员,虽是护士专业,但是从事过院办卫校的教学专业,自学过心理学、中医、针灸、刮痧等...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究竟有何利益。 方海权答: 戒杀、放生、持素是学习慈悲心的...有一个10岁的美国小男孩里维,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里维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师傅,...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这种大神通之力,这种事事无碍...修禅的上根利智 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己不是那样的根器。什么是修禅的上根利器呢? 答:修禅要上上根...有一次,一位营业员给我写信,她说,我听说你是法师,我有个要求,不晓得你能不能满我的愿?她说,我有两个孩子几岁...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已经往生,印祖没看到这个本子,我相信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谁曾想就是这短短的四句偈竟成为禅宗中国化革命的标志,是禅宗...
戒之异名
【法相辞典】
【戒之异名】 p0692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十四页云:契经说戒,或名尸罗,或名为行,或名为足,或名为箧。言尸罗者:是清凉义。谓恶能令身心热恼;戒能安适,故曰清凉。又恶能招恶趣热恼;戒招善趣,故曰清凉。又尸罗者:是安眠义。谓持戒者,得安隐眠,常得善梦;故曰尸罗。又尸罗者:是数习义。常习善法,故曰尸罗。又尸罗者:是得定义。谓持戒者,心易得定,故曰尸罗。又尸罗者:是隧蹬义。如伽他说:佛法池清凉,尸罗为隧蹬。圣浴不濡身,逮彼岸功德。又尸罗者:是严具义。有庄严具、于幼为好,非壮老年。有庄严具、于壮为好,非幼老年。有庄严具、于老为好,非幼壮年。尸罗严身、三时常好。如伽他说:尸罗严身具、幼壮老咸宜。住信慧为珍,福无能盗者。又尸罗者:是明镜义。如镜明净,像现其中;住净尸罗,无我像现。又尸罗者:是阶陛义。如尊者无灭言:我蹈尸罗,阶升无上慧殿。又尸罗者:是增上义。佛于三千大千世界有威势者,皆尸罗力。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禀性暴恶,多为损害。去彼不远,有毗诃罗;数为彼龙之所娆恼。寺有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而不能遣。有阿罗汉、从外而来。诸旧住僧、为说上事。时外来者、至龙住处,弹指语言:贤面远去。龙闻其声,即便远去。诸阿罗汉怪而问言:汝遣此龙,是何定力?彼答众曰:我不入定,亦不起通。但护尸罗,故有此力。我护轻罪,如防重禁;故使恶龙、惊怖而去。由此尸罗、是增上义。又尸罗者:是头首义。如有头首,即能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知法。有尸罗者、即能见四圣谛色,闻末曾有名身等声,嗅三十七觉分华香,尝出家远离三菩提寂静味,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触,知蕴处界自相共相法。是故尸罗、是头首义。契经说戒名为行者;以诸世间、说戒名行。故诸世间、见持戒者,言彼有行;见破戒者、言彼无行。又持净戒、是众行本;能至涅槃;故名为行。契经说戒名为足者;能往善趣,至涅槃故。如有足者,能避险恶,至安隐处;有净戒者、能越恶趣,生天人中;或超生死,到涅槃岸;故名为足。契经说戒名为箧者;任持一切功德法故。谓持戒者、任持功德,不令退散,如箧持宝。尊者妙音、作如是说:戒名不坏。所以者何?如足不坏,则能自在往安隐处;具净戒者、亦复如是。能至涅槃。此中无学身语净戒,名行圆满。行中极故。
上篇:戒体惟色 | 下篇:戒学有三 |
(杂语)经文之证据也。大乘义章三曰:先定其名次引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