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正等觉无畏】 p0502 杂集论十四卷五页云:正等觉无畏者:谓依止静虑,由自利门、于一切种所知境界正等觉,自称德...Di 佛教教义。意谓真理或实在。主要有四谛、二谛、三谛等不同说法。 四谛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梵语 yuganaddha,西藏语 zuv-du hjug-pa。又作双运。yuga,一对之意;naddha,结合之意。佛教(尤以怛特罗佛教)常...(术语)正字通曰:提撕之撕有西私二音,西者提撕警觉也。警觉弟子而教导之也。西域记七曰:提撕指授。性灵集八曰:...(名数)金刚顶十八会之第一教王会有四大轮:一、金刚界轮,三十七尊皆持金刚之印。二、降三世教令轮,三十七尊皆持...意谓陷于分别思量而欠缺机灵自由之状。亦即劳于思虑分别,使心神疑惑呆滞,难以迅速悟解而当机立断。碧岩录第二十则...(故事)耆婆以种种妙术治病,详于佛说捺女耆域因缘经,佛说奈女耆婆经,四分律第四十,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一。...(名数)四念处为所观。观练薰修四者为能观。能所合而为五种。...1、身口意所造作的业。 2、可以召感苦乐果报的善恶行为。...于佛教之世界观中,谓大地之底层乃金轮之边缘。俱舍论卷十一记载,金轮为衔接于大地之下,厚三亿二万由旬,直径十二...(术语)谓无为法之性,空而脱一切之事相系缚也。维摩经菩萨行品曰: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注曰:肇曰:远离无为之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第一愿:修菩萨道愿 世尊。我愿于尔时修菩萨道。修诸苦行持戒布施多闻精进忍辱爱语福德智慧。种种助道悉令具足。 第...问: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心里都很空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解决? 大安法师答: 现代人大多内心很空虚,...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大安法师答: 首先得厘清概念,什么叫能行?行什么?一般讲能...问: 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身份,而我等乃是生死业力凡夫,身心所感诸事不顺,苦恼不已。...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生中成为亲友的,因缘散了以后,这种关系就消失了。 其实佛教...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着佩刀拿着鞭子的将军,大喊道:等一下,船夫!载我过去!全船...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八识,它这个心识的活动是相互地...
成熟自性
【法相辞典】
【成熟自性】 p0666 瑜伽三十七卷十九页云:云何成熟自性?谓由有善法种子,及数习诸善法故;获得能顺二障断净增上身心,有堪任性,极调善性。正加行满,安住于此,若遇大师,不遇大师;皆有堪任,有大势力,无间能证烦恼障断,所知障断。譬如痈痤,熟至究竟,无间可破;说名为熟。又如瓦器,熟至究竟,无间可用;说名为熟。又如众果,熟至究竟,无间可啖;说名为熟。如是由有善法种子、及数修习诸善法故;获得能顺,广说乃至正加行满,无间能证二障清净;说名成熟。如是名为成熟自性。
上篇:成所作智 | 下篇:成熟方便 |
(界名)Ānandakūṭa,佛世界名。译曰华积。见陀罗尼杂集九。...
正等觉无畏
谛(satya)
双入
提撕
三十七尊四大轮
伫思停机
耆婆治病
五种禅
行业
金轮际
远离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韦驮菩萨的十大愿
大安法师:现代人心里空虚迷茫的原因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将军的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