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九卷十三页云:妄语业道事者:谓见、闻、觉、知,不见、不闻、不觉、不知。想者:谓于见等,或翻彼想。欲乐者:谓覆藏想乐说之欲。烦恼者:谓贪瞋痴,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时众及对论者领解。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结与解。结者为烦恼所缚,解者解脱烦恼而得自在。...为旧华严经卷五十九所载大海底下之广大吸水石;以此石广大如山,故又称沃焦山。其下为阿鼻地狱之火气所炙,故此石经...(异类)鬼名。慧琳音义十九曰:阿波摩罗,讹也。正云阿跛婆么啰,疟鬼总名也。梵Apasmāra。...乃对自他“身分”贪着所说之七种不净。即:(一)种子不净,烦恼业因之内种,与父母遗体之外种,皆为不净。(二)受生不...亦名:劝二居士增衣价戒犯缘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制意犯缘同前[劝居士增衣价戒],但合二家共作一衣为异耳。”...亦名:尼众别行篇 子题:阿摩尼 资持记释云:“释尼众篇。题中,上二字,通收三位。别行,如前(沙弥别行篇)释。注...梵语 jambūnadasuvarna。又作阎浮檀金。赡部,为树名;捺陀,为江、河之义。谓流经赡部树大森林之河中所出之金。[...梵名 Yugajdhara。七金山之一。又作由乾陀罗山、游犍陀罗山、逾乾陀罗山、树巨陀罗山、喻汉多山。略称乾陀山。以山...(术语)诤者烦恼之异名,使他人对于己身而不起贪欲瞋恚烦恼之智,谓之无诤智。利根之二乘及佛有此智。俱舍论二十七...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 二、道种智 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 三、...凡二卷。隋代智顗(538~597)说,灌顶(561~632)记。又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经义记、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龙藏本)...僧伽吒经...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有此愿,便不能决定往生矣。 一切法门,亦有...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愿生,可是少有人往生。这主要是念佛的人,没懂得诀窍。 让人...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周易》里面的坤卦,这个坤卦的象,六爻皆阴。坤表大地,由这...
1、蔬食是健康食品,吃素就是走向健康 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类所得之大部分的疾病是由饮食而引起。所以人们...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初出家的几年,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为什么这样讲呢?初出家,总...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别? 答:当然有区别。什么叫法身大士呢?凡是契证了空性,证...
妄语业道
【法相辞典】
【妄语业道】 p0629
上篇:妄语罪 | 下篇:妄语者相 |
(神名)邪神也。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
结解
沃焦
阿波摩罗
七种不净
劝二家增衣价戒犯缘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第二十九
赡部捺陀金
逾健达罗山
无诤智
三智
菩萨戒义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吃素就是走向健康
恶口的报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