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十三卷十七页云:平等食者:谓非极少食,非极多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非染污食。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天台圆教之三身也。如法相宗权教,修因感果之佛,为报三大劫修行之因而成之佛,故谓之为有为法佛。圆教之佛...【种种身一种想】 p1261 集异门论十七卷六页云:种种身者:谓彼有情、有种种显色身,种种相,种种形,非一显色,非...【生苦乃至求不得苦】 p0479 瑜伽二十七卷十九页云:又生苦者:谓于生时,发生种种身心苦受。非生自体卽是其苦。为...为对于大藏经中所收小乘部经典之统称。原为佛陀所说教法之总称,大乘佛教于西历纪元前后兴起,遂有大乘经典之成立;...自性者,谓能作因自性依因自性建立能作因故,当知一切因皆能作因所摄,为显差别义故,复别建立助伴等因。 差别者,...【所受疹疾宁可忍不】 p0743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页云:问病苦者:如问彼言:所受疹疾,宁可忍不者:谓问气息,无...亦名:法同食别界缘起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由利丰彼此,一住无法。出家所为,以此为先。慧命修延,法身成立。必...梵语 pramuditā-bhūmi。又作欢喜地。为菩萨十地中最初之位,故又称初欢喜地。略称初地。菩萨入此位,始获圣性,具...资持记·释释相篇:“坏音怪,损也。坏即是业;生种即境;禁断此过名戒。”(事钞记卷二二·三四·九)...【执受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就是由人体所发之声,如口中所发之声,两掌合拍之声,此执受大种因声又称内声。...(术语)唯识论所明菩萨乘之见道,有真见道相见道之二。于世第一法之后念生无漏之根本智,断分别起二障之位为无见道...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大的当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大学4年,整整16年,父母用汗水、泪...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是最痛苦的。要实现未来的希望,现在必须付出努力的代价。必须...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又要堕落,所以还是不受为好。 事实上戒律不是用来约束我们的...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
马契西居士对佛法深信不疑,对印光大师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为大师立传,被大师狠狠批评了一顿。 针对他到处管闲事...
平等食
【法相辞典】
【平等食】 p0532
上篇:平等障 | 下篇:平等摄持 |
【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 p001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七页云:又一一大地狱,有十六增。谓各有四门。一一门外...
无作三身
种种身一种想
生苦乃至求不得苦
阿含部
自性
所受疹疾宁可忍不
摄僧法同食别界缘起
极喜地
坏生种戒释名
执受大种因声
一心真见道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父母悦,即为孝
希望幻灭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