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三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行蕴差别?亦由五相。一、由境界故,二、由分位故,三、由杂染故,四、由清净故,五、由造作故。由境界者:谓于行蕴、立六思身。由分位者:谓立生等不相应行。由彼生等、唯有分位所显现故。由杂染者:谓于杂染诸行,建立烦恼及随烦恼。由清净者:谓于清净诸行、建立信等。由造作者:谓如前说五造作相,为境随与等。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仪式)修法会,为拂魔障,乞诸天善神之护卫,先诵心经,而为法施,谓之神分心经。...(术语)众生之根性,性质也。二教论上曰:文随执见隐,义逐机根现。...又称辅山。位于江西修水县西。相传山顶有一黄龙,能呼风唤雨,故称黄龙山。唐代诲机开山,宋代慧南尝住此广弘禅法,...三乘。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华译就是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观佛三昧海经中以六喻譬念佛三昧之殊胜功德,即:(一)譬长者阎浮檀那紫金之喻,(二)譬王宝印之喻,(三)譬长者如意珠...(地名)梵语庵罗Āmra,旧译曰柰。柰苑,即庵罗树园也。说维摩经之处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一时佛在毗耶离庵树罗园...(杂名)楞伽经之首,大慧菩萨以百八句问一切大乘之法门,佛以百八句答之。楞伽经注解一曰:此一百八义,文有三段:...结者系缚之义。谓一切众生,因此妄惑,造作诸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言九结者: ...凡四卷。唐代法藏(643~712)撰。又作大乘密严经疏。收于卍续藏第三十四册。第一卷已散失。本书为地婆诃罗所译大乘...(537~614)隋代僧。涿郡固安(河北)人,俗姓张。十五岁出家,从邺都之融智学涅槃经、十地经论,又修学四分律、杂...(术语)法华玄义六曰:他土余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他佛土之众生或有眼根之利者...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你是要配合呼吸比较好。但是你吸气的时候不能念佛,要吐气的...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还是执着于两宗法门呢? 宏海法师答:...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 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因而佛法成为究竟法门。 一个人如果心存慈善,在外相才露慈悲...问: 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 大...
当我们产生烦恼的时候,就有了此岸和彼岸;当我们当下承当,解脱、清凉、自在的时候,就无所谓此岸和彼岸。此岸和彼...
行蕴差别五相
【法相辞典】
【行蕴差别五相】 p0609
上篇:行断智见清净 | 下篇:行时有五种业 |
(名数)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五、...
神分心经
机根
黄龙山
三衍
观佛三昧海经六譬
柰苑
百八句
九结
密严经疏
靖嵩
此土耳根利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土问题回答

《悲华经》中记载的观音菩萨本愿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不幸」的故事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此行能证得大福大慧优雅的容貌
如何对治念佛昏沉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