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六卷四页云:云何行舍?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谓即四法,令心远离掉举等障,静住名舍。平等,正直,无功用住,初中后位辩舍差别。由不放逸,先除杂染;舍复令心寂静而住。此无别体。如不放逸。离彼四法,无相用故。能令寂静,即四法故。所令寂静,即心等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豫流果补特伽罗者,谓住见道第十六心剎那位,即此见道,亦名入正性决定,亦名于法现观。问谁于见道最后心位得初果耶...梵名 Mitra?rī。罽宾国人。被认为系贤劫出现之第七佛之圣者。又称弥妒路刀利、沙帝贝尸利、弥帝[(匕/矢)*(人/一/米...(譬喻)喻无缘之慈悲心。止观五之三曰:如磁石吸铁,无心而取。夫铁在障外石不能吸,众生心性即无缘慈,无明障隔,...(名数)一、雪山王Himālaya-girrāja,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之无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之法药,用之不竭,...(术语)许多迷惑之众生也。观经玄义分曰:群迷性隔,乐欲不同。大日经疏二曰:十方三世诸佛唯有此一门,诱进群迷出...唐代澄观着华严经疏,先总启十种义门,悬谈一经之大意,使知教法之兴起,有所自来,称为十门释经。即:(一)教起因缘...【轻安】 p1290 显扬一卷五页云:轻安者:谓远离粗重、身心调畅、为体。断粗重障为业。如前乃至能增长轻安为业。如...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都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秘密坛之略称。即指修行密法之坛。广义而言,大坛亦称为密坛;然一般系指相对于大坛,置于佛前之长方形的坛为密坛。...(地名)Cina,又作脂那、至那、斯那、真丹、振旦、震旦、真那、振丹、脂难、旃丹。宋史曰:天竺表来。译云:伏愿支...“顺化”之对称。谓佛菩萨以违逆之方式来教化众生。如佛化鬼子母时,先匿其爱子,继而动之以情,说之以理,遂使鬼子...准提咒持诵仪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的人之外,大家都在忙碌过日子。 忙碌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只...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我们善恶的业种子。第二个是分别爱非爱...问: 我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有点怀疑,总觉得:真会有这样的地方吗?我每天坚持念阿弥陀佛,却总对极乐世界...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指顷,毋杂用心。 毋杂用心者,谓本参正...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 ...有些人通过杀生、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这些钱财在获得时好像很丰厚,但最终不会积累下来,很快就会以各种因缘耗尽。...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关键。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这点,特别是面对困境时。以下是《...
行舍
【法相辞典】
【行舍】 p0605
上篇:行相 | 下篇:行蕴 |
指鸣钟、敲鼓等即将停止时之打法。首先钟鼓由缓而急,连续不停地敲打,于一会终止时,特别敲打一声强声;二会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