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九卷三页云:如是略说菩萨应施不应施已;次当广辩。谓诸菩萨、若有来求共为伴侣,欲作非理逼迫损害,诳惑于他;便不以身而施于彼,随其所欲,系属于彼,随顺于彼。由诸菩萨,宁于百反千反,或百千反,舍自身命,施诸众生;终不随他教命,称悦彼情,于诸众生,非理逼迫损害诳惑。若诸菩萨,于所行施,意乐清净;见有无量利众生事,正现在前;设于来求自身支节,不应施与。何以故?非彼菩萨、于所行施,意乐不净,心生退弱,作是念言:此应可施,此不可施;此应施与,此不应与;故彼菩萨、为令意乐得清净故;须舍现前利众生事,而施身分。由彼意乐已清净故;不应弃舍正现在前利众生事,而施身分。又诸菩萨、若魔众天,怀恼乱心,现前来乞身分支节;不应分碎支节施与。何以故?勿彼当获上品过罪,及损害故。如魔众天,如是于彼所使众生,当知亦尔。或有众生,痴狂心乱,来求菩萨身分支节;亦不应碎支节施与。何以故?由彼不住自性心故。不为义利而求乞故。其心狂乱,不自在故。空有种种浮妄言说,是故不应施彼身分。除上所说,与上相违,来求菩萨身支节者;随其所欲,应施彼身。随所欲为,系属于彼;随顺于彼。或分支节而施与之。当知是名菩萨于内所可施物,或应施与,或不应与。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法身流转于五道,此法身系指随缘真如而言。经说: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于法会中,讲师、读师宜升之高座。在佛前左右,讲师座居右,读师座居左,二座相对。读师读经题,讲师讲经义。如日本...(术语)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为法身,称为五分法身。次言...(一)(1241~1302)元代僧。俗姓杨。字仲华。博通古今坟典史籍,尤精性理之学。壮年出家,遍游讲肆,专究华严。曾隐...(名数)又云一名四实,谓于先陀婆Saindhava之一语,含盐水器马之四实也。,涅槃经九曰: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一)殊胜之因缘。从容录第三则东印请祖(大四八·二二九上):“东印土国王请二十七祖般若多罗齐。王问曰:‘何不看...指最上无比大道之佛道。盖如来所得之道,无有出其上者,故称无上道。具体称为菩提。又与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菩提...(譬喻)无明与贪爱相和而生我,无明比父,贪爱譬母也。楞伽经三曰: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四教仪曰:永别无明父...即净土宗所依准之四部典籍。三经指: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一卷(刘宋疆良耶舍译)、阿弥陀经一...(Angad, 1504~1552)原名拉希那(Lahina),为印度锡克教第二代祖师,亦即那那克之继承人。创制旁遮普语之果鲁穆...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 蕴犹积聚也,谓色...(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肉食有何危险? 爱斯基摩人主要以肉类、脂肪为主,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七点五岁。吉尔斯人,东俄的一个部落人种,以肉...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注意于禅净之区别处。汝若于禅净界限之说,信得及。何必行经七...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耕田为业,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结婚后刚满十个月就为他...
1、黄豆含蛋白质40%左右,在量和质上均可与动物蛋白比美,所以黄豆有植物肉及绿色乳牛之誉。黄豆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放心去做,是故做事不能趁心如意。古人说:俯仰无愧。就算死到...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那我们就应当生惭愧心,请诸佛菩萨加被。也许我今生没有惹过...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行当中,除了我们念佛以外,为什么要拜忏呢?这当中有两层意思...
自内身应施不应施
【法相辞典】
【自内身应施不应施】 p0602
上篇:自他等作苦乐见 | 下篇:自性常住道理不成 |
(术语)五轮观也。守护国经二曰:想其身成迦楼罗,作五大观:一者观地作白色观,二者观水作绿色观,三者观火作黄赤...
法身流转
讲师读师高座
法身体性
文才
四达
胜因
无上道
无明父
三经一论
安格德
四魔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推荐】肉食有何危险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黄豆的营养价值
当鸣不鸣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