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二页云:诸有此见,自作苦乐,他作苦乐,自他作苦乐。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诸有此见,所受苦乐,非自作,非他作,无因而生。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及谤因邪见者:显彼自性。见苦及见集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何?谓无衣迦叶波因缘,此是见等起。彼无衣迦叶波,昔在家时,曾为商主,数入海采宝。最初入时,逢诸海难,辛苦得出。便作是念:此难苦者,是我自作。坐入海时,不洗浴故。彼于第二入时,便自洗浴。既入海已;遇难如前。辛苦得还,复作是念:此难苦者,是他所作。坐入海时,不祠天故。彼于第三入时,便自洗浴,及亦祠天。既至海中,如前遇难。因而得免,便作是念:如是艰苦,自作他作。坐入海时,洗浴祠天,不殷重故。彼于最后,便极殷重洗浴祠天。然后入海。入已,遇难;亦复如前。仅得回还,便作是念:此所遭苦,不由自他。但无因得。彼由此故;便见居家摄受过失,即往无衣外道法中出家。后于王舍城见佛,便问苦由谁作。尔时世尊以四记论法而调伏之。广说如无衣迦叶波经。故彼因缘,此是见等起。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行事)训诲童行之意。禅宗每月一日十五日等,集各局务行者于寝堂,训诲垂示也。百丈清规有训童行条。...阿含,梵语 āgama,巴利语同,又作阿笈摩、阿伽摩、阿鋡暮、阿鋡,意译法本、净教、归、法归、法藏、藏、教法、传...(术语)华严之贤首为明别教一乘,以分相门该摄门之二者,明三乘与一乘之差别曰分相门,明三乘是一乘曰该摄门,见五...(衣服)以黑色之罗所作之禅衣也。...(界名)毗卢舍那佛所住之莲华藏世界也。文句九上曰:华王世界。大部补注九曰:梵网经云:于寂灭道场,坐金刚华光王...亦名:本日治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与本日治者,二篇半坏,故号僧残;洗心伏忏,理须谨重。行法未舍,更犯本条...将经典所说之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叫做论。三藏之一。...为同教与别教之并称。又作同教别教、二种一乘。指华严宗所判之同教一乘与别教一乘。同教一乘,即随应二乘、三乘等根...为“应化法身”之对称。指满果极成之法身,亦即证得法性真理之身。与“法性身”同义。[璎珞经卷下因果品](参阅“...梵语 catvārah pratyayāh。为佛教阿毗达磨(论)中所整理出之因缘论。即赅括一切有为法之生起所凭借之四种缘。四...(物名)宝珠名。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帝青,梵言因陀罗尼罗目多Indranilamuktā,是帝释宝,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人要学会放弃,放弃昨日的烦恼,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忆;...
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说。他们是虚云、圆瑛、太虚、印光、弘一大师。 虚云禅师,以专宏禅宗著称。印光...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以为都是别人惹的,或是自然界造成的。...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
世间上的人,常常将挫折灾难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好,或运气不佳,所以为了改变命运,便到处求神问卜,希望能够获得神...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而且颇具神秘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问: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大安法师答: 本人鼓励受菩萨戒,我们看到上辈三品往生者,就是受菩萨戒的资格,发大乘...
自他等作苦乐见
【法相辞典】
【自他等作苦乐见】 p0602
上篇:自体不为自体缘 | 下篇:自内身应施不应施 |
又作如意坐。既非全跏趺,亦非半跏趺,而系双腿交叉之坐姿。即盘坐之时,两小腿交叉,置于两大腿之下。 p4976...
训童行
阿含经
分相门
罗皂衣
华王世界
僧残与本日治法
论
同别二教
果极法身
四缘
帝青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人要学会放弃昨日的烦恼

圆瑛大师与他的四大高徒

这两种人难入道
一偈得道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