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九卷九页云:问:何缘自性不知自性?答:勿有因果能作所作能成所成能引所引能生所生能属所属能转所转能相所相能觉所觉无差别过;是故自性不知自性。有说:自性于自性,无益、无损,无养、无害,无成、无坏,无增、无减,无聚、无散,无因,无等无间,无所缘,无增上。诸法自性,不观自性;但于他性,能作诸缘。是故自性不知自性。有说:世间现见指端不自触,刀刃不自割,瞳子不自见,壮士不自负;是故自性不知自性。尊者世友说曰:何故自性不知自性?答:非境界故。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世尊不应安立二缘生于六识。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世尊不应安立三和合触。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触。乃至广说。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世尊不应安立邪见。谓彼邪见,若能自知我是邪见;便为正见。如说:邪见若能自观是邪见者;应名正见。非谓邪见。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不应建立恶心遍体皆是不善。以了自体、非邪僻故。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不应建立能取、所取,能知、所知,能觉、所觉,境、有境,行相、所缘,根、根义等。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则四念住、应无差别。以身念住,即法念住;乃至心念住,即法念住故。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四圣谛智,应无差别。以苦智、即道智,乃至灭智,即道智故。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则宿住随念智,应不说有。以彼即知现世事故。复次若自性知自性者;则他心智,应不说有。以彼亦知自心所故。大德说曰:若自性知自性者;则应不知他性。于自性转故。若自性知他性者;则应不知自性。于他性转故。若知自性及他性者,云何而知?如知自性是自性;知他性、亦尔耶?如知他性是他性;知自性、亦尔耶?若如知自性是自性,知他性亦尔者;则知自性是自性,可是正,知他性是自性,应是邪。若如知他性是他性,知自性亦尔者;则知他性是他性,可是正,知自性是他性,应是邪。若尔;应无邪正二智体相差别。若一时知自性是自性,知他性是他性者;则应一智,有二解用。解用别故;体亦应别。体既各别;应非一智。一有情身,二智并起,不应正理。勿有此失。是故自性不知自性。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行事)Ṣaḍ-vaśa,法会名。译曰六岁会。十诵律五曰:沙婆婆瑟会。注:六岁会也。...【能成立法有八种】 p0897 瑜伽十五卷六页云: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三、引喩,四、同类,五...梵名 Ratna?ikhi。意译宝髻。即昔时宝髻佛尚未出家学道,仍为太子时之名。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经名)Gaṇḍa-vyūha,华严一乘义私记曰:梵云健拏骠诃,华言健拏,严言骠诃。...子题:定其轻重取究竟者莫不齐五、定其来报年劫远近者莫不齐六、定其果由因成自有因不感果者莫不齐七 戒本疏·七聚...凡五卷。日僧东岭圆慈撰,光格天皇天明八年(178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禅宗五家,家风虽异,但皆以究明向...【大乘证得】 p0241 瑜伽六十四卷六页云:大乘证得者:谓发心证得,大悲证得,波罗蜜多证得,摄事证得,地证得,于...谓佛随众生之机根而方便设教,利益众生。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大一六·四一一中):“随机说法利群生,能断烦恼众苦...指禅林中,常住日常所用之总簿。日,日常之意;黄,指黄檗,芸香科之植物,可作药用及染料。为避蠹虫,故将总簿染以...(术语)喻法味之厚而云乳,即真言之法味也。性灵集六曰:同饱鍐乳之味,齐游阿之阁。...(术语)佛之德号,以佛证生死即涅槃之无碍道故也。晋华严经五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往生论注下曰:无碍者,...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有位女士说她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快乐,感觉缺少一些自由,好像一辈子都在为他人而活,希望我能给她指点。 我说:你...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要给大家讲一下拜佛这个事儿。之所以今天突然间换了个题目,是因为近期有一些来朝山的信徒,他...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必阳衰,阳衰必阴盛,阳盛必阴衰,阴衰必阳盛。 在《塞翁失马...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
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 问:观世音...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的行为心即是念头,行为即身口所做的用经上跟你的心里、跟你的...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的比喻整合成一种法上的落实。首先看众生心,我们是众生身心五...
自性不知自性
【法相辞典】
【自性不知自性】 p0601
上篇:自在等作者论 | 下篇:自性假立寻思 |
有二义:(一)指佛家说教法之场所。(二)密教之曼荼罗(梵 mandala),义为坛、道场,亦称坛场。为密教修行者作法修行...
沙婆婆瑟
能成立法有八种
勒那识祇
健拏骠诃
五篇七聚离分品位之意
五家参详要路门
大乘证得
随机
日黄总簿
鍐乳
无碍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圣严法师《什么都有,独缺快乐》

上香拜佛皆是道
【推荐】以平常心来看待祸福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