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义:(一)指佛家说教法之场所。(二)密教之曼荼罗(梵 mandala),义为坛、道场,亦称坛场。为密教修行者作法修行之处所。 p621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即梵网经卷下所载之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于大乘戒中,相对于地持、瑜伽之分为“三聚戒”,梵网戒系不分在家、出家...【集智】 p1179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六、集智。谓于有漏诸行因中,因集生缘思惟,若知若见。余如前说。 二解 入阿毗...(印相)辩才天之印也。离八叶印于左右而仰舒五指者。...(术语)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一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为自唯一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彼此必有可和融...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与亲里尼衣,共相贸易;若与塔与佛与僧无犯。”(含注戒本卷中·九·一四)...禅林用语。(一)又作[口*歇]。指叱咤之声音。唐代以后,禅师常以大喝破除学人之谬见邪执,或发于言语思虑所不及之际...五种拔济差别者,谓拔济灾横等五事,一拔济灾横,谓如来入城邑等时,令盲聋等得眼耳等。二拔济非方便,谓令得世间正...梵语 hrdaya。又作汗栗驮。意译为肉团心。乃意根之所托,其形由八瓣之肉叶构成。(参阅“肉团心”2513) p4131...【二地断障证真】 十地中离垢地的菩萨,修十善业,远离欲垢,舍念清净,即断邪行障(谓身、口、意三者误犯禁戒),...(术语)犹言道心。求无上道之心也。无量寿经上曰:显现道意无量功德。...真实,乃表里如一而了无虚妄之意。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显扬圣教论卷六等列举四种真实,即:(一)世间真实,又作世间...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印光大师校印本)...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
问: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么他们在西方世界死去后又去哪里了呢? 大安法师答: 你这个问题的前提...
问: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慧律法师答: 你就记得,佛法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也不是一直在忏悔,业性本空。你跟他...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你容易遇到邪师恶友。发...
有一个居士来问我,他说:我觉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通过念观音菩萨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我跟他进行了交流。第一...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也是因缘,用愤怒去面对,只是伤人、伤己、伤缘,不能从根本上...一、现实的定义 现实的定义:顾名思义,现,就是现在;实,就是真实。说现在,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虽然它和过...问: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这里面还是从计数念佛开始,因为你这两个问题不能摆在同一个平台...
坛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坛行事 | 下篇:坛经 |
【诸识所依在根非境】 p1356 俱舍论二卷二十页云:何因识起,俱托二缘;得所依名,在根非境。颂曰:随根变识异,故...
梵网戒
集智
开敷道印
玄门无碍十因
与非亲尼衣戒开缘
喝
五种拔济差别
栗驮
二地断障证真
道意
四真实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修行不能离开善知识

极乐世界的人死后又去哪里呢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念观音菩萨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