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卷十二页云:又即于此应不放逸所作转时,由二种相,应知于彼六处寂灭有增上慢无增上慢。谓于未灭,起邪分别,妄执为灭。由所缘故。及于未得,起邪分别,妄执为得。彼虽如是起邪分别,谓灭解脱;而未能令身坏已后,寿命永尽,六处永灭;亦不能离诸境界想。又彼由于六处寂灭,若缘若证,邪领受故;有如是事。此二种相,应知说名有增上慢。与此相违,当知说名无增上慢。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术语)对习因之称,报者果报也。感苦乐果报之善恶之因,谓之报因。新译家谓之异熟因。...【灭谛与诸行尽灭非一非异等】 p1216 瑜伽六十八卷一页云:复次若有远离四种过失,说灭谛者;是名正说。何等名为四...(术语)习者习气,谓烦恼之气分。对于无明之语而云有习。...【慈心】 p1265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以慈心者:为欲令彼得乐义故。...五大论与十支论之合称。为法相宗所依之根本论著。五大论即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颂、金刚...(杂语)西方要决通三阶行者对于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舍之迷情也,岂得生于净土耶...即所教示之法,不依修行阶次,直接开示佛法奥妙处;然受者之根机为钝根,则须从渐次累积之修行方得证果。 p4608...全一卷。全称大藏正教血盆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目连尊者至羽州追阳县时,见许多女子在血盆池地狱中受...(术语)观真如无相之理,而除妄惑之禅定也。起信论曰:真如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无懈慢,所有烦恼...一心观想梵释诸天的清净身体,叫做净眼三昧。...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
如果我现在已经养成一种对来生有所期待,怎么办?那我们看下面一段,我们要思惟轮回的过患。 其实你来生得一个果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竟是什么? 我,从何而来、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开示说:汝等虑身缠世网,念头不得清净。就好象我们现在还有很...
原文: 又以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玄,尤应守约。知先则务生彼国,守约则惟事持名。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的,腊月三十算总账,你平常对某一个人...
不杀生进而要放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护生,爱护一切有生命的有情众生,人和动物,都要爱护。有人问,说不杀生要护生...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但还是很难生起出离心。尤其是处于末法的众生,当对于五欲六尘...
有增上慢无增上慢
【法相辞典】
【有增上慢无增上慢】 p0558
上篇:有余滓身无余滓身 | 下篇:有过去行有未来行 |
案达罗,梵名 Andhra。又作案陀罗王朝。于阿育王逝后统领南印度之王朝。自西元前二三二年至西元二二五年,历三十代...
地论学派
报因
灭谛与诸行尽灭非一非异等
有习
慈心
五分十支
三阶五疑
教顿机渐
血盆经
真如三昧
净眼三昧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对来生的轮回有所期待,该怎么办
把心找回来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不离秽土而生净土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不杀生,离杀生,进而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