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阿赖耶识第四证也。瑜伽五十一卷三页云: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谓六识身,展转异故。所以者何?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复善性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有种子性应正道理。又彼诸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流转。是故此亦不应道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涅槃四种】 p0931 成唯识论十卷六页云:涅槃义别、略有四种。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Zengyi'ahanjing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术语)真言所谈。谓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互相映而摄持。即入我我入也。...内秘菩萨之行,外现声闻比丘之相。...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软品清信胜解,成就软品顺解脱分,未定生时。...(人名)Subhūti,又作须浮帝,须扶提。新作苏补底,苏部底。译言善现,善吉,善业。又称空生。十大弟子中,解空第...梵语 dharmatā、bhūta-tathatā。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亦名:孝养父母德唯降佛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增一云,孝顺供养父母功德,与一生补处功德一等。文(又)云,教二...(杂名)犹言三十棒也。指数多而云。杂阿含经十四曰:彼王治罪,劙以三百矛。梵网经下曰: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名数)因明三支作法中,因支上所显十四种之过误也。一,两俱不成。二,随一不成。三,犹豫不成。四,所依不成。五...(名数)行事钞下二曰:今故约食时立观以开心道,略作五门,明了论如此分之:初计功多少量他来处,二自忖己身德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得到安心立命的一个开示。勾曲地区的一位孔生持斋二十年,自己...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 所谓惯...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临终者进行临终关怀,念佛助其正念,是一场自利利他的殊胜的佛...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佛后的取舍也不一样。 有的人来到寺院就是为了求财,如事业顺...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城毗诃罗山的七叶树窟。当时城中有一位居士名散陀那,喜好游...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
有种子性证
【法相辞典】
【有种子性证】 p0550
上篇:有异门记别 | 下篇:有明了性证 |
指六根触对六尘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称为六想。据大集法门经卷下载,即:(一)眼想,谓眼根对色时,与识相应而起...
涅槃四种
增一阿含经(Ekottaragama-sutra)
彼此摄持
菩萨比丘
未具资粮补特伽罗
须菩提
实相
比丘供养父母德唯降佛
三百矛
因十四过
食时五观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