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句身者:谓名字圆满。此复六种。一者、不圆满句。二者、圆满句。三者、所成句。四者、能成句。五者、摽句。六者、释句。不圆满句者:谓文不究竟,义不究竟。当知复由第二句故,方得圆满。如说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善调伏自心;是诸佛圣教。若唯言诸恶;则文不究竟。若言诸恶者;则义不究竟。更加莫作,方得圆满。即圆满句。所成句者:谓前句、由后句方得成立。如说诸行无常。有起尽法,生必灭故。彼寂为乐。此中为成诸行无常,故次说言:有起尽法。前、是所成,即所成句。后、是能成,即能成句。摽句者:如言善性。释句者:谓正趣善士。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二种无倒作意】 p0033 瑜伽九十八卷十三页云:复次于能随顺觉支法中,略有二种无倒作意。当知总与觉支为食。...(菩萨)Mahā-samantabhadra,译曰大普贤。仁王护国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摩贺此云大也,三漫多此云普也,跋捺罗此云...(名数)一、比丘Bhikṣu,二、比丘尼Bhikṣuṇi,是男女之受具足戒者。三、式叉摩那Śikṣamāṇā,沙弥尼之学六...又作挂子、挂落、挂罗、挂子、挂络、络子。即通两肩悬于胸间之小袈裟,乃安陀会之变形。禅僧作务、行步时,为方便而...(人名)Dharmila,童子名。俱舍宝疏五曰:达弭,此云有法。罗,此云取。于有法神边乞取。从所乞神为名。故云有法取...【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p0226 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妙行,三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梵名 Yoga-cārya-bhūmi-sūtra。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 Sajgharaksa)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梵语 indriya 之意译。通常指器官、机能、能力之意。佛教用语中,“根”一词亦含有器官能力之意。草木之根不仅具有...(术语)如实之语,如法之语也。谓真实不虚之言说。金刚经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即可令老者返回少壮之药。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二五·二二四中):“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 p652...即指御制序。一部新的经论译成时,为嘉许译者,皇帝亲自作序,称为圣教序。最著名者为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问: 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然早晚功课和念佛都不间断,但仍旧一样。前天,看了《高僧传》,里面有...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种姓。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听婆罗门诵读《吠陀》...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最好的办法是打开你的眼睛。他说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孤独。 ...
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眼看熟睡的路人就...
随烦恼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慽为业。言忧慽义者,嫉者闻见他荣,深怀忧慽,不...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疑点困扰着学佛行人,念佛能否当生成就、了生脱死就是一大疑...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题,心很浮躁。该如何静下心来? 浮躁的原因是你想得到一个什...
禁火莫烧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烧毁山林。那么从下面这些文句看,主要是谈止恶的一方面,采取禁止或者莫不要做的...
句身六种
【法相辞典】
【句身六种】 p0529
上篇:句身 | 下篇:句差别决择 |
梵名 Kālodāyin,巴利名 Kāludāyin。又作迦楼陀夷、迦卢陁夷、迦路娜、迦卢。或作黑优陀夷。意译为大粗(粗)黑...
二种无倒作意
摩贺三漫多跋捺罗
七众
挂络
达弭罗
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修行道地经
根
如语
还年药
圣教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老年人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该怎么办

龙树菩萨的故事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推荐】有一盏灯是特意为他们点亮的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

念佛人的悟处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