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亲释四卷七页云:又于三中唯就意识以为种种。所取境界,不决定故。其余诸识,境界决定。又无分别。意识、分别。故唯于此,安立第三种种相见。是故于此意识,具足安立唯识。无性释四卷十二页云:由种种者:种种行相而生起故。于一识中,一分变异似所取相;一分变异似能取见。此之二分,各有种种差别行相,俱时而起。若有不许一识一时有种种相;应无一时觉种种境。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又作四种墨印、四大广说、四大教法。略称四说。广说,广为宣说之意。第一广说,谓若有比丘亲自从佛陀听闻教法,...梵语 karma-mandala。译为作业轮圆具足。略称羯曼。为四种曼荼罗之一。指密教诸尊之威仪事业。即描绘佛、菩萨之威仪...(仪式)绕右旋而敬礼,即右绕三匝也。法会之行道式本此。贤愚因缘经九曰:须达遥见世尊,犹如金山。(中略)睹之心...(名数)如来所得八种之音声也。一、极好音,佛德广大之故,使皆入于好道。二、柔软音,佛德慈善之故,使之喜悦,皆...梵语 utsāhana。劝为奖劝之意,发为发起之意。依法华义疏卷十二之解释,劝发即以诸胜事奖劝发起持经者之心。[法华...指佛陀。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尝诏改佛陀为大觉金仙。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三种染恼心法】 p0201 瑜伽五十五卷二页云:复有三种染恼心法,当知普摄一切染恼。所谓业染恼、受染恼、烦恼染恼...【饮食受用】 p1250 瑜伽五卷五页云: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术语)心念佛,佛随逐于吾身,犹如染香气之人身有香气也。楞严经五曰: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越。若众...亦名:左右顾视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左右顾视入白衣舍,居士讥言如盗窃人。比丘举过,佛因...【圣教量】 p1226 杂集论十六卷十页云:圣教量者:谓不违二量之教。此云何?谓所有教、现量比量皆不相违,决无移转...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雨宝陀罗尼...
我们要欢欢喜喜地去面对一切,因为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条长河,妈妈没生我之前有我,今生结束后,只要你有造作还会有重...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
问: 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净界法师答: 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
有一对夫妻新婚没几天就发生车祸,新郎伤得非常严重,腿都碎掉,将来必须装义肢。有天我去医院看他时,医生正在为他...
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些什么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弃了王位,就做一个出家的沙门,他的法号叫作法藏。在古时候,...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闻佛法当即信受;另一种则是吃苦太多,不得已在世间遍寻解脱的...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如「法相庄严」、「妙相庄严」、「庄严殊胜」、「庄严国土,利...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
由种种
【法相辞典】
【由种种】 p0523
上篇:由二性 | 下篇:由此差别 |
(术语)如小乘之犊子部,大乘之方广道人佛法内之外道也。止观十曰: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
四种广说
羯磨曼荼罗
围绕
八音
劝发
大觉金仙
三种染恼心法
饮食受用
香光庄严
顾视白衣舍戒缘起
圣教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我们可以不接纳伤害
印顺法师:人生究竟为何事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病患的意外收获

为什么你发了菩提心会退转呢

苦水育青莲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