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九十六卷十三页云:问:何故正语业命,立为道支;非觉支耶?答:顺求趣义,是道支义。正语业命,如毂能成见道轮故。顺求趣义,立为道支。顺觉悟义,是觉支义。觉悟非色,是相应,有所依,有所缘,有行相,有警觉。正语业命,与彼相违;故不立为觉支。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老死】 为十二缘起的第十二支。色、心诸法相续变异,称为老死。有情由生到死,于念念相续存在期间,身体衰朽变化...(杂语)围绕须弥山之七重金山也。...【受想各别立蕴】 p0731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十四页云:问:大地法等诸心所中,何故别立受想为蕴;余心所法,不...云何极微薄寂静苦?谓诸无学命根住缘六处。...(人名)比丘尼名。又曰大爱道。梵名摩诃波阇娑提(Mahāprajāpati),是佛之姨母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爱...【顺缠法】 p1106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顺缠法云何?谓有漏法。...(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性者性分也,在于内而不改者。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如法各具十界之性,终始无变也...【根本识】 p0922 摄论一卷六页云:于大众部阿笈摩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根本识。如树依根。 二解 成唯识...(杂语)心中具无量之宝财,故曰心宝。宗镜录九曰:一切宝中心宝为上,故知一切法宝皆归宗镜中,无有无量法财珍宝而...(植物)木名。陀罗尼集经十曰:啰迦沙弥木,是菩提树之别名。梵Rākāśvāmin。...【二转依果】 修唯识行,于第十地满心,金刚喻定现前时,此时即断尽烦恼、所知二障种子,转得二种殊胜妙果。即转烦...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仪形,不知自反,计其所作与俗人无异。吾见汝身在此处,而神游...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经和诵经是不同的。所以当你进法堂的时候,要能够想到为利益所...
【原文】 世人皆恶吃亏,而人人做吃亏之事。世人皆畏堕落,而在在种堕落之因。有人于此,父母无故而詈之曰,尔乃犬...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这个佛牙塔的老塔基这里,那边刚才去朝拜,那个塔是新的塔,非...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此时,大目犍连尊者就住在城外的耆阇崛山(或译灵鹫山)。...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
正语正业正命
【法相辞典】
【正语正业正命】 p0505
上篇:正见圆满五种 | 下篇:正智邪智差别 |
1、开悟之士,菩萨的德名。 2、以法开导众生之士,为和尚的尊称。...
老死
七金山
受想各别立蕴
极微薄寂静苦
爱道
顺缠法
如是性
根本识
心宝
啰迦沙弥
二转依果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观音菩萨随类现身满彼所愿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过年宴请宾客如何才最吉祥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