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三卷十一页云:复次有四正法,摄持圣教。何等为四?一者、远离。二者、修习。三者、修果。四者、于圣教中无有乖诤。远离者:谓山林树下,空闲静室。修习者:谓住于彼,勤修二法。谓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已习奢摩他,依毗钵舍那而得解脱?谓如有一,先已得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彼即依此三摩地故;如实知苦,乃至知道。彼即依此毗钵舍那,于见所断诸烦恼中,心得解脱。云何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谓如有一,如实知苦,乃至知道。彼依如是增上慧故;发生静虑。即由如是奢摩他故;于修所断诸烦恼中,心得解脱。如是修习奢摩他毗钵舍那已;于诸界中而得解脱。见道所断诸行断故;名为断界。修道所断诸行断故;名离欲界。一切有执皆永灭故;名为灭界。是名修果。于圣教中无乖诤者:所谓大师及诸弟子,若义若句若文。于文句义,平等润洽,互相随顺。非如异道施设见解,种种非一,差别不同。第一句者,所谓前句。若以此句,问于初一;即以此句,而问第二。设于初一,依蕴而问;复于第二,依余问者;便不得名与第一句平等润洽,互相随顺。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界名)色界有四重之天处。修各禅那生于此,所生之天人亦随生。各有其禅那故曰禅天。即初禅天乃至第四禅天也。...谓为耳识曾受曾了。名为已闻。彼有耳识曾受曾了。隐藏如是想忍见乐。言我不闻。如是名为知言不知。...1、慈悲的恩德。 2、唐朝法相宗的祖师玄奘,住在京兆大慈恩寺,后人叫他做慈恩大师。...(衣服)白色之僧衣也。是为非法。僧史略上曰:近有衣白色者,失之太甚。佛记袈裟变白,不受染色,此得非是乎?(中...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若言业报,若戏错,并不犯。”(含注戒本卷中·三·一四)...因明用语。又作有法(梵 dharmin)、前陈、体、自性。为因明三支作法中,宗支(命题)之主部。通常称为前陈,相当于...【佛教】 p0653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一页云:佛教云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于非佛教起佛...【欢】 p1343 法蕴足论八卷十七页云:云何欢?谓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等,便发自身乃至苦受。彼于尔时,...在禅林中,监事、维那、典坐、直岁等四职为主事之四员。...【伴摄】 p0710 杂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伴摄者:谓色蕴与余蕴互为伴故;卽摄助伴。余蕴界处亦尔。如色蕴与余受等...(一)谓密教金刚界曼荼罗大圆轮中之五大月轮。又作五月轮、五智月轮。金刚界曼荼罗为修生修显之法,入此轮坛中者,解...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是从外边求的。我们要做好事,存好的心,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慢...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
昔日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位婆私吒婆罗门女,很有善根,见到佛法僧三宝,信心清净,便欢喜皈依;听...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说阿弥陀经》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净土一法确实难说,难说...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那么怎么把心准备好呢? 在《楞严经》里...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证过的,他曾经就告诉过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
四法摄持圣教
【法相辞典】
【四法摄持圣教】 p0457
上篇:四无碍解次第 | 下篇:四相安立佛地 |
(术语)念佛四种业之一。观佛身上之空寂无相也。...
禅天
知言不知
慈恩
白衲
实得道向白衣说戒开缘
所别
佛教
欢
主事
伴摄
五解脱轮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持戒的方法次第

除灭嗔恚得无忧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缘起性空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