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寻思自相?谓且于内身中所有秽朽不净,发起胜解;了知身中有发毛等。广说乃至脑膜小便。复于如是身中所有多不净物,摄为二界,发起胜解。所谓地界及以水界。始于发毛,乃至大便,起地胜解。始于泪汗,乃至小便,起水胜解。如是名为依内不净,寻思自相。复于其外诸不净物,由青瘀等种种行相,发起胜解。谓先发起青瘀胜解。或亲自见,或从他闻,或由分别所有死尸。如是死尸,或男,或女,或非男女;或亲,或怨,或是中庸;或劣,或中,或复是胜;或是少年,或是中年,或是老年。取彼相已;若此死尸,死经一日,血流已尽,未至脓烂;于是发起青瘀胜解。若此死尸,死经二日,已至脓烂,未生虫蛆;于是发起脓烂胜解。若此死尸,死经七日,已生虫蛆,身体已坏;于是发起烂坏胜解。胮胀胜解。若此死尸,为诸狐狼鵄枭雕鹫乌鹊饿狗之所食啖;于是发起食啖胜解。即此死尸,既被食已;皮肉血尽,唯筋缠骨;于是发起异赤胜解。若此死尸,或被食啖,支节分离,散在处处;或有其肉,或无其肉,或余少肉;于是发起分散胜解。若此死尸,骨节分散;手骨异处,足骨异处,膝骨异处,髀骨异处,髋骨异处,髆骨异处,臂骨异处,脊骨异处,颔轮异处,齿鬘异处,髑髅异处;见是事已;起骨胜解。若复思惟:如是骸骨,共相连接,而不分散;唯取麁相,不委细取支节屈曲。如是尔时,起锁胜解。若委细取支节屈曲;尔时发起骨锁胜解。又有二锁。一、形骸锁。二、支节锁。形骸锁者:谓从血锁脊骨,乃至髑髅所住。支节锁者:谓臂髆等骨连锁,及髀膞等骨连锁。此中形骸锁,说名为锁。若支节锁;说名骨锁。复有二种取骨锁相。一、取假名彩画木石泥等所作骨锁相。二、取真实骨锁相。若思惟假名骨锁相时;尔时唯名起锁胜解,不名骨锁。若思惟真实骨锁相时;尔时名起骨锁胜解。又即此外造色色相,三种变坏。一、自然变坏。二、他所变坏。三、俱品变坏。始从青瘀,乃至胮胀,是自然变坏。始从食啖,乃至分散,是他所变坏。若骨,若锁,及以骨锁,是俱品变坏。若能如是如实了知外不净相;是名寻思外诸所有不净自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谓有一类。由贪瞋癡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诸生等生...(人名)Droṇa巴,Dona,婆罗门名。佛于拘尸那城沙罗双树间火葬讫,诸国王来,欲得其舍利,而开争端,平分佛舍利止...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食。六群手把饭揣啮半食。居士讥言,受无厌足,如猪狗骆驼驴牛乌鸟。比丘举...【小心与大心】 p0235 俱舍论二十六卷六页云:小心者:谓染心。少净品者所好习故。大心者:谓善心。多净品者所好习...建立支业者,谓无明支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有愚癡,二与行作缘。令诸有情于有愚癡者,谓由彼所覆于前中后际不如实...(故事)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于拘睒弥国。鸠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动物)Caṭaka,鸟名。正法念经十六曰:遮吒迦鸟,此鸟唯会天雨。仰口承天雨而饮之,莫得食余水。...(术语)子对于亲尽诚顺命之道。梵网经下曰: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心地观经二曰: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我国古传之五种音调。又作五声、五调子。即宫、商、角、征、羽。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清风时发,出...为五种甚深之一。谓如来所证悟之真如法体,乃无染无净,不变不迁,遍于一切法中,不即不离,不可思议,为一切万有所...(杂语)胎藏界曼陀罗之第三院云观音院,中有三十七尊。...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太子,内心充满了慈悲,乐善好施,他把王宫...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大乘的顿教。顿教里面也包括圆顿之教。 为什么这部《观经》念...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一般善信经常疑惑及提问的问题,因此,我常在开示中...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吃素? 答:听您这样讲,您已经暗示自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那既然您有副好心...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我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大师说,...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大不同,在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可以说是不受道德和现实生活的...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 大乘佛法以成佛...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方,竖极三际,更无有法可与为比,非对小言大之大也。真者不妄...
不净自相
【法相辞典】
【不净自相】 p0324
上篇:不净共相 | 下篇:不净所缘 |
西晋惠帝末年,道士王浮所作。残本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王浮常与帛远论争道、佛二教,而道教常遭论破,王浮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