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二卷十七页云:复次由六种相,应当解释一切契经。一者、遍知事故。二者、舍离恶行及诸烦恼、随烦恼故。三者、受学善行故。四者、由如病等行智、遍知通达故。五者、由彼果故。六者、由自及他、领受彼果故。由此六相及由如前所建立相,应善解释一切经典。此中事者:谓蕴界、处、缘起、念住、及正断等。彼果者:谓厌患、离欲、解脱、及遍解脱。自他领受彼果者:谓我生已尽。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厌与离染解脱涅槃差别】 p1277 大毗婆沙论二十八卷十九页云:问:厌、与离染、解脱、涅槃、有何差别?答:厌恶违...【有资生具不施求者戒】 p0560 瑜伽四十一卷十六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饮食等资生众具,见有求...(术语)欲界之有情无定心,定心限于色界无色界之有情,故以彼云定地而名欲界为散地。...(术语)调伏身口意三业而制伏诸恶行也。又调理恶魔使降伏我也。又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唐华严经五曰:调伏...(菩萨)八字文殊法之本尊也。顶上分八髻,以表八大童子或八佛。见胎曼大钞四。...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名数)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于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三贤四善根),二须陀洹...【究竟迹】 p0701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十一页云:有契经中,佛为梵志,说第四静虑,名究竟迹。问:世尊何故为婆...我执和法执。我执又名人我执,即执著人有一个实在的我体;法执又名法我执,即执著一切法都有其实在的体用。...(术语)因明立量三支之第一支,由二句而成。又名曰宗体所立。其二句有五种之异名:一前句云自性,后句云差别。二前...全一卷。马鸣菩萨集,宋代僧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全卷由五十颂组成,记述出家、在家二众皆须敬重灌顶师...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问: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衍慈法师答: 你问的是佛能否知道我们的未来。其实佛陀悉知悉见,不但对我们的过去与...
水陆法会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汉传佛教在寺庙中以供奉饮食超度水陆一切亡灵而举办的隆重法事。 水陆法会内坛...在当今时代,改换工作、生活环境已很常见。如何面对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提高自己,是许多人可能碰...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猛。 当时有位婆罗门僧,名叫法藏,善持神咒,辟除邪毒,颇有...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是外面有味道而...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代。 那么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深切的...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却是法身慧命诞生的辉煌时刻,庆快生平,何戚之有?...
六相解释一切契经
【法相辞典】
【六相解释一切契经】 p0311
上篇:六因相杂不相杂义 | 下篇:六相遍摄一切邪行 |
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传播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此系基于六十华严菩萨住处品所称,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清凉山之...
厌与离染解脱涅槃差别
有资生具不施求者戒
欲界散地
调伏
八髻文殊
和合二圣
人四依
究竟迹
二执
宗法
事师法五十颂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水陆法会有何功德
如何面对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金刚经感应录:降伏湖神的经师

破舌识有自体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