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五卷十七页云:有义、六识三受容俱。顺违中境,容俱受故。意不定与五受同故。于偏注境,起一受故。无偏注者,便起舍故。由斯六识,三受容俱。得自在位,唯乐喜舍。诸佛已断忧苦事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真实修行、不实修行。据涅槃经卷二载,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称为真实修行;反之,不知涅槃、佛...密教手印。其印相有二:(一)略称半莲印。即莲华合掌之半印。乃十二天轨所指之梵天印,一般习称半莲华印。印相为右手...(术语)三业之一。言语之作业。有善有恶。妄言绮语等为恶语业,爱语实语等为善语业。...【四种学增上心方便】 p0463 瑜伽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有四种学增上心方便。谓未离欲者,为得不还果。或不还果,依未...(668~723)唐代僧。泗州(江苏)人,俗姓徐。十九岁受具足戒,二十三岁投慧沼门下,精研法相奥义,得慈恩宗嫡传。...指佛陀三密之加持。三密,即身密、口密(语密)、意密。众生修行三密时,其身口意三业受到佛陀三密之加持,佛与众生...(譬喻)比迷于海,譬觉于岸。佛也者,到于悟岸者也。玄赞一曰:庶令毕离苦津,终登觉岸。【又】(人名)元吴兴沙门...【七种修习现观次第】 p0065 显扬十六卷二十页云:云何七种?颂曰:无悔,住所缘,如实见境界,道所依无惑,纯...【二种受名为杂分】 p0040 瑜伽十卷十四页云:有二种受,名为杂分。一、谓后法以触为缘因受。二、谓现法与爱为...梵名 ?ikhi-brahman。为色界初禅天之天主。尸弃(梵 ?ikhin),意译为顶髻、火。此王本修火光定,破除欲界之惑,故...凡八卷。唐代般若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册。乃释迦如来于耆阇崛山,为文殊师利、弥勒等...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由于我们个人的业力,...
善能观察真实道理之人,见到任何美好之人事物,无有贪欲;见到美妙之色,亦无瞋爱取舍。智者善能观真实之相,不为假...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众生是一个母子的关系,事相的因缘多。但这个自他交换,是一种...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在闲静处,作如是思惟:世间上有三种法,是可憎、不可爱、不可追...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
有人预测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萧条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慢的话可能会持续好几年,所以我们最好做好节衣缩食的准备,当然...
汝何不明道理,一至于此。目疾发生,不知忏悔宿生此生一切恶业,乃归之吃素。然则吃荤之人,便绝无目疾乎。汝以吃素...
六识三受容俱
【法相辞典】
【六识三受容俱】 p0307
上篇:六种顺决择分 | 下篇:六识通三性摄 |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属于因之过名。为因异喻一分通,同品全分通者,以其一分通于异喻使宗不定也。见入正理论,...
二种修行
半莲华印
语业
四种学增上心方便
智周
三密加持
觉岸
七种修习现观次第
二种受名为杂分
尸弃大梵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淫女惑人成骷髅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老病死苦常随逐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在经济危机下你可以过得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