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四卷二十二页云:问:如本地分说六种所行性,此何差别耶?答:初所行性,谓有情世间所摄色,及器世间所摄色。第二所行性,谓由三自性、自性差别故,相差别故,作用差别故,分位差别故。色、相差别者,谓青黄赤白等,乃至广说。作用差别者:谓有表、无表、律仪、不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作用。分位差别者:谓可意不可意色,及顺舍处色。声、相差别者:谓执受大种为因,非执受大种为因,执受非执受大种为因。作用差别者:谓语表业。分位差别者:如前应知。香、相差别者:谓根茎皮实华叶果香。作用差别者:谓香、味、触、皆无作用。分位差别,如前应知。味、相差别者:谓甘苦等。如前已说。触、相差别,亦如前说多种应知。第三所行性,谓东南西北等方维差别应知。第四所行性,谓过去未来现在差别应知。第五所行性,谓取实不实差别应知。第六所行性,谓取一分事,或遍满事,差别应知。如是等类,是名诸色境界现前差别应知。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所依住色】 p0739 显扬五卷八页云:所依住色,谓风轮乃至大地。...(术语)众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之别,故总谓之诸有。法华经序品曰...即相对于显教所诠释五大为有为无常之法;于密教则以五大为诸法之本体所立之法,系如来之三昧耶身。三昧耶,为本誓、...梵名 ?ronakotīvij?a 或 ?rotravij?atikotī。译作室缕多频设底拘胝。又称亿耳罗汉、闻二百亿。乃中印度伊烂拏钵伐...圆教的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指惑、业、苦。众生由迷惑而造业,因业而受苦,因苦又再迷惑造业,不停的恶性循环,故是生死相续的因果。成唯识论说...(术语)偈之文句。南山戒疏一上曰:彼叶一偈三十二字,唯此方言多少无准,或三四字,或五六七,节以声言用为偈句。...(一)梵语 kunāla 之音译。又作驹那罗、拘那罗、鸠夷罗、拘浪拏。为美眼之鸟名。意译好眼鸟。 (二)乃阿育王的太子...梵语 vibhāsā。注解书之名。又作毗婆娑、鞞婆沙、鞞颇沙、鼻婆沙。略作婆沙。意译广解、广说、胜说、种种说。注释...亦名:受八戒者不食五辛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第五[饮酒]戒相,有人加辛肴者,正文无此。既受净身,焉啖膻臭?...(人名)三教指归下曰:阿毗私度,常为胶漆之执友。梵Abhijit,女宿。...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时,提播婆底城的灯照王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生活安稳而丰乐。灯照王的太子普光,出家成就佛道后,...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经常上火的人,请看看以下降火的几种食疗方法: 胃火炽盛则痘痘长、牙龈肿、口角烂;肝火炽盛则头痛头晕、睡眠不稳...过去有一个人,夫妇结婚好几年,他们一直渴望着有一个儿子。尤其丈夫等得最着急,为了生子,他就又娶了一个小妾。因...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代。它一代不如一代──魔强法弱,正法的力量慢慢薄弱了,干扰...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途这个概念注意五欲六尘的客途。在这个尘途里面我们是匆匆的...
性空法师 大约是九五年前后,性空法师到中佛协,要求收回被文管所与风景区占据的寺院四周的房屋与园林,我负责接待...从前,有一位大师,充满智慧,远近闻名。 这位大师讲道十分精彩,一个村子就请他去讲道。他接受了邀请。到村子时,...
六种所行性
【法相辞典】
【六种所行性】 p0305
上篇:六出离界 | 下篇:六种受施者 |
(菩萨)理趣会曼茶罗,内供养之四菩萨,出于外供养,金刚歌菩萨,名为秋金刚。又曰时秋金刚。...
所依住色
诸有
密教五大
二十亿耳
圆佛
三杂染
偈句
鸠那罗
毗婆沙
八戒行人不食五辛
阿毗私度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善慧菩萨的下生因缘

认知的三个境界
降内「火」的几种美味食疗
毒心的恶报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