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十五卷七页云:六出离界者:云何为六?答:一、有具寿作如是言:我于慈心定,虽已习、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犹为瞋所缠缚。应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寿、于慈心定,已习已修已多所作;无处无容其心犹为瞋所缠缚。若心犹为瞋所缠缚;无有是处。谓慈心定,必能出离一切瞋缚。问:此中出离,何所谓耶?答:瞋缚永断,亦名出离。超越瞋缚,亦名出离。诸慈心定,亦名出离。今此义中,意说慈心定名出离。二、有具寿作如是言:我于悲心定,虽已习、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犹为害所缠缚。应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寿、于悲心定,已习已修已多所作;无处无容其心犹为害所缠缚。若心犹为害所缠缚;无有是处。谓悲心定,必能出离一切害缚。问:此中出离,何所谓耶?答:害缚永断,亦名出离。超越害缚,亦名出离。诸悲心定,亦名出离。今此义中,意说悲心定名出离。三、有具寿作如是言:我于喜心定,虽已习、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犹为不乐缠缚。应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寿、于喜心定,已习已修已多所作;无处无容其心犹为不乐缠缚。若心犹为不乐缠缚;无有是处。谓喜心定,必能出离一切不乐。问:此中出离,何所谓耶?答:不乐永断,亦名出离。超越不乐,亦名出离。诸喜心定,亦名出离。今此义中,意说喜心定名出离。四、有具寿作如是言:我于舍心定,虽已习、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犹为欲贪瞋缠缚。应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寿、于舍心定,已习已修已多所作;无处无容其心犹为欲贪瞋缠缚。若心犹为欲贪瞋缠缚;无有是处。谓舍心定,必能出离一切欲贪瞋。问:此中出离,何所谓耶?答:欲贪瞋永断,亦名出离。超越欲贪瞋,亦名出离。诸舍心定,亦名出离。今此义中,意说舍心定名出离。五、有具寿作如是言:我于无相心定,虽已习、已修、已多所作;而我心犹为随相识缠缚。应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寿、于无相心定,已习已修已多所作;无处无容其心犹为随相识缠缚。若心犹为随相识缠缚;无有是处。谓无相心定,必能出离一切随相识。问:此中出离,何所谓耶?答:随相识永断,亦名出离。超越随相识,亦名出离。无相心定,亦名出离。今此义中,意说无相心定名出离。六、有具寿作如是言:我虽远离我慢,不观见我我所;而我心犹为疑犹豫箭缠缚损害。应告彼曰:勿作是言。所以者何?若有具寿,远离我慢,不观见我我所,无处无容其心犹为疑犹豫箭缠缚损害。若心犹为疑犹豫箭缠缚损害;无有是处。谓远离我慢,不观见我我所者,必能出离一切疑犹豫箭。问:此中出离,何所谓耶?答:我慢永断,亦名出离。超越我慢,亦名出离。今此义中,意说超越诸慢名出离。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讽诵】 p1390 如十二分教中说。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讽诵者:谓以句说,或以二句,或以三四五六句说。 ...(名数)唯识五位中第二之加行位。有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种差别,故曰四加行。...指念佛之四种业。 一、定业,即坐禅入定观佛; 二、散业,即行住坐卧,散心念佛; 三、有相业,谓或观...梵语 marana-duhkha,巴利语 marana-dukkha。为四苦之一,八苦之一。即五阴坏时或寿命尽时所受之苦。据瑜伽师地论卷...(术语)佛法以信为最初,故谓之信首。释门归敬仪上曰:宜敬设仪,开其信首之法。...(1605~1673)明末临济宗僧。四川綦江人,俗姓熊。号慧觉。三十岁于华银山参礼普贤大士,值遇常白,乃依之剃发受具...【死有】 p0618 俱舍论九卷二页云:四者、死有。谓最后念、次中有前。 二解 发智论十九卷十六页云:云何死...即自然界与作法界二种作法所限定之区域。(一)谓自然所限结界之区域者,大至阎浮一洲,小如一洲、一岛等。(二)为作羯...【大慈】 p0238 佛地经论五卷十页云:如来地中平等性智相应大慈众相成满,恒常现行。如来既有无缘大慈;余二不说,...乃万法皆归一空之意。“一”虽为数字,然在此表示超越对立之数,为绝对唯一之状态。空,意为本性空寂。三藏法数卷四...又称仁王斋、仁王般若会、仁王道场、百座道场、百座会。乃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讲赞仁王般若经之法会。该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过文殊师利童子的度众教法。那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林,与大比...
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有一天出宫巡视人民的生活。一到城中,他放眼望去尽是漂亮的楼房和热闹的市集,心想:我的国家...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所知的菩萨,亦即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音译阿缚卢枳低...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现在的业力,调伏我们的妄想,必须先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我...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二句话:第一个,遍计本空;第二个,依他...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动机 是因世俗烦杂?事业挫败?感情失落...
六出离界
【法相辞典】
【六出离界】 p0304
上篇:六恒住法 | 下篇:六种所行性 |
(术语)梵语阿你怛也Anitya,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一刹那无常,谓刹那刹那有生...
讽诵
四加行
四业
死苦
信首
照衣
死有
二种结界
大慈
一空
仁王会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殊菩萨善巧度化外道

三千亿无形财产
观音菩萨的由来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如何正确修习大乘的空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