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八卷九页云:定作者:谓诸菩萨、于五种处,决定应作。若不作者;必不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菩提。云何为五?一、发菩提心。二、于诸有情,起于怜愍。三、勇猛精勤。四、于五明处,方便修习。五、心无厌倦。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清净智】 p0959 瑜伽三十八巻一页云:一切烦恼幷诸习气,毕竟断故;名清净智。...指迦毗罗卫城。乃佛之出生地。(参阅“迦毗罗卫”3963) p1548...(杂语)尊者来临也。敕修清规曰:伏望慈悲,特垂光降。...苦者,谓苦谛。苦法者,谓苦谛增上所起教法。法智者,谓于方便道中观察谛增上法智。智忍者,谓先观察增上力故,于各...【种子依】 p1259 成唯识论四卷八页云:初种子依、有作是说:要种灭已;现果方生。无种已生,集论说故。种与芽等、...【一刹那】 指极短的时间。刹那,意译须臾、念顷,即一个心念起动之间,与发意顷同义。意为瞬间,为表时间之最小单...【一心见道】 p0007 成唯识论九卷八页云:一、真见道。谓卽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植物)又作劫波育,劫波罗,劫婆罗,劫波娑,劫波萨,劫贝娑。树名(译曰时分树)。又,白氎名。即以劫贝树之絮织...【厌背想】 p1275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厌背想者:复有四行。谓于诸行,思惟如病、如痈、如箭、恼害。如病者:谓如...次四禅者,若于第三禅定,厌离乐法,深见过患,入中间禅。心无散动,得未到地,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隐,出入息...四悉檀,是佛说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生的四种方法: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金光明最胜王经...(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过分简单地看待佛教的生存状态。有时在没能了解和学习佛教教...因为活着,所以找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谢中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有这样一...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做了恶事,却没有恶报。比如说生意人经营杀业,屠户,或者黄色场所,赚了很多钱。而有的生意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和培养八风不动心的深厚涵养,八风是指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消息,它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先讲它的优点。 你看阿迦曼尊者...【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佛...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禅呢?其实,不管任何法门,都走向一个目的--离苦得乐、消业除...
五处决定应作
【法相辞典】
【五处决定应作】 p0281
上篇:五处应正遍知 | 下篇:五处常应修作 |
二门之一。为“智慧门”之对称。指六度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若入于福德门,则一切罪业皆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