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六卷十二页云:又诸菩萨、略有五处定所应作。若不作已;终不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菩提。何等为五?一者、发菩提心。二者、于诸有情,深生哀愍。三者、炽然精进。四者、于诸明处,方便修习。五者、无有厌倦。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小心与大心】 p0235 俱舍论二十六卷六页云:小心者:谓染心。少净品者所好习故。大心者:谓善心。多净品者所好习...又作夹侍、挟侍、胁侍、胁立。指侍立于本尊两侧之侍圣。士者,大士之意,为菩萨之异译。然胁侍一般不限于菩萨,童子...真实,乃表里如一而了无虚妄之意。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显扬圣教论卷六等列举四种真实,即:(一)世间真实,又作世间...(杂语)阿修罗王与忉利天之帝释战斗也。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战斗。见别译阿含经...【如名取义散动】 p0578 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如名取义散动者:谓如其名,于义散动。为对治此散动故;卽彼经言...【有相应法】 p0545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有相应法云何?谓有漏心心所法。...【善与无记差别】 p1145 俱舍论十三卷十五页云:若尔;便无一有漏法、是无记或善。皆生死摄故。若据胜义;诚如所言...指佛教教团内之规制、戒律及清规,或其他有关之规定。僧羯磨卷下(大四○·五三六下):“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与共...印度称医学为医方明(梵 cikitsā-vidyā),乃五明之一。佛典中提及之医术,亦属此一系统,增一阿含经卷十二、金光...指“同类因”与“等流果”。于佛教之因果论中,“六因”与“五果”皆为其中之主要理论,“六因”系解释诸法生起之原...(物名)贮经之箱。其形不同,而在经案之上者,竖一尺许,横四五寸,多镂金银嵌螺钿为饰。...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三细相,就是烦恼了,烦恼就从无明生出来的。一念不觉就指...
素菜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却不喜欢吃素菜,主要是因为素菜过于清淡、没有什么显著的诱人滋味。那么...一 世间上的富贵、幸福与快乐是假的, 好像花儿一样,今天开了,明天又谢了。 佛法浩如烟海,一般人常说佛法无边,...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的哥哥教他一个偈颂,他三年都记不下来,奇笨无比,所以哥哥就...也许是离家的日了久了,回到冢中,发觉与相距七岁的弟弟,有不同代人的沟通上的困难,那种鸡同鸭讲的沟通,常考验著...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在修的每一个善法当中,都能够达到佛陀一样的功德圆满,有没有...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的业障平重...
五处定所应作
【法相辞典】
【五处定所应作】 p0280
上篇:五处如应安立 | 下篇:五处应正遍知 |
(名数)三类境中之性类有五种不随之义:一、性不随,二、种不随,三、界系不随,四、三科不随,五、异熟不随。...
小心与大心
胁士
四真实
修罗战
如名取义散动
有相应法
善与无记差别
法律
佛教医术
习因习果
经箱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何谓佛度「有缘人」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推荐】惟觉老和尚《如何追求真富贵》

认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用心诚恳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