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五卷十三页云:问:何故上界无忧苦根?答:非田,非器,乃至广说。有说:为欲弃舍忧苦根故;修诸静虑,往色界生。若彼亦有忧苦根者;则应无有求生彼界。若法,下地所有,上地亦有者;应不施设有渐次灭法。广说如前。勿有斯过;故上界无忧苦根。有说:何故忧苦根,色界无者;以是欲界不共过失故。诸界地中,各有不共功德过失。欲界过失者,谓苦根等。功德者,谓能入见道等。上界功德过失,随地应广说。有说:欲界是过失界。由是过失界故,虽殊胜身;亦犹有苦。如佛独觉声闻轮王。上界是功德界。由是功德界故;虽下劣身;亦无有苦。如遇恶岁,虽有美稼;不能无灾。若逢善岁,虽诸秽草,亦无灾及。欲界、上界、应知亦尔。所以上界亦无忧者;以诸忧根,离欲舍故。又是重无知等流果故。生上界者,离重无知;是故忧根,于彼非有。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行事)Varṣ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行事)于夏安居时期书经文也。夏安居者于佛法为枢要之修行时。...【四种轮王】 p0428 瑜伽四卷十四页云:若彼轮王王四洲者,一切小王望风顺化,各自白言:某城邑聚落,天之所有。唯...都会,诸尊都来集会;即诸尊都来集会之曼荼罗。又作都坛、大都法坛、都法坛、都会道场法坛、都会坛、普集会坛、普门...凡三卷,或六卷。唐代道宣撰,书成于贞观十九年(645)。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四册。又称比丘尼钞。系研核四分律中有关...【观十胜利制立学处】 p1470 瑜伽九十九卷一页云;如来观见十种胜利,于毗柰耶中,为诸弟子,制立学处。谓摄受僧伽...【取缘有】 p0816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八页云:复言:世尊!若唯说爱与有作缘,不缘于取;斯有何过?世尊告曰:...【诸外道辈略有五种愚夫之相】 p1363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五页云:复次诸外道辈,略有五种愚夫之相。由彼相故;堕愚夫...福德和智慧。佛菩萨之身,即以福德和智慧来作庄严的。...僧祐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他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专区邳县),生于江南建业(今...为千手观音之眷属,护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众之一。其形像为黄金色,左手执宝幢,幢上有孔雀鸟,呈细妙色,宣说无...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优婆塞戒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敬爱的亲人们!人生在世,相聚总是匆匆,繁忙之中偶尔有机会相聚时,我们却没有就人生真正的大事生死问题进行深入探...《心经》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识字的老菩萨们也多能背诵,因此讲《心经》的人特别多,听的人也最有兴趣。今...
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言乱语,故忏坛上不说开示。 礼忏时须观着能礼、所礼性空寂,...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我们在人世间的成就不是有多大的产业,名下有几栋房子,有名牌的跑车。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对于绝...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样才能消除他的误解呢? 净慧法师答: ...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你还指望他这一天能...
上界无懮苦根
【法相辞典】
【上界无懮苦根】 p0232
上篇:上品世间律仪 | 下篇:上流补特伽罗 |
谓我国僧人至外地求取佛法,引进佛典。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印度佛教东传我国之后,以佛典或篇章不全,或传...
安居
夏书
四种轮王
都会坛曼荼罗
四分律比丘尼钞
观十胜利制立学处
取缘有
诸外道辈略有五种愚夫之相
福智
僧祐(445—518)
金色孔雀王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轮转的一种状态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人生三论

千万不要向阿弥陀佛请假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