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四卷四页云:又有三法,是修行者观身语意无常性观趣入上首。一者、入出息。二者、寻伺。三者、想思。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不生不灭之本际也。以名人人本有之自性清净心。大日经疏一曰:本不生际者,即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即是...指还俗。即谓僧侣还为俗人。大宝积经卷八十八载(大一一·五○七上):“诸比丘言:‘(中略)我等不能修得此法,欲...梵语 pratipaksa。原意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则指以道断除烦恼等。其中,“道”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梵语摩诃衍,华译为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三牟尼业及三清净业】 p0220 俱舍论十六卷三页云:又经中说:有三牟尼。又经中言:有三清净俱身语意。相各云何?...【五下分结】 p0263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二种下分。谓见道、是修道下分。欲、色、是色无色界下分。约此二种下...(术语)物音哀而有雅致也。观经曰:百宝色鸟,和鸣哀雅。...【除遣所缘境相】 p0911 瑜伽七十三卷七页云:问:修观行者、云何除遣所缘境相?答:由正定心,于诸所知境界影...【反问记】 p0388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页云:三者、反问记。谓为令彼戏论问者,自叙己过。 二解 如四种问记中说。 三解...(一)梵名 ?ī-vaddhi,巴利名 Sirī-vaddhi。音译尸利苾提。为佛弟子之一。据贤愚经卷四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载,释尊...(术语)菩萨之阶位,初后相即,谓之圆融,初后次第,谓之行布。华严经所说,有此二意,是华严宗之所判也。自第二会...(印光大师校印本)...(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如明日月璎珞珠者,日消罪雾,月照夜幽,珠疗贫穷,律仪义也。日长善法,月得清凉,珠富法财,摄善义也。日月丽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观念、态度等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许多家...
从前,在波罗奈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位全国闻名的老师,门下有门徒五百余人,都是些聪慧能干的年轻人。 为了能准时起...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心,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能往生吗?若到了临...
古人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呢?这个就是无常嘛。一天就过去了,那你生死了了没有呢?...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要变化一下,所以要讲讲话。但是我今天要讲话,讲些什么话呢?...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
念佛一法,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认知,满怀的欢喜,无尽的赞叹,但是还往往没有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祖师们说过,就是世...
三法是无常性观趣入上首
【法相辞典】
【三法是无常性观趣入上首】 p0224
上篇: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 | 下篇:三种有情依三学入谛现观 |
(经名)佛说华手经,十卷,秦罗什译。有三十五品,因华德藏法王子之请问而开演大法。经中说他方来之菩萨以华作佛事...
本不生际
反俗
对治
大乘
三牟尼业及三清净业
五下分结
哀雅
除遣所缘境相
反问记
福增
行布门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三聚净戒功德难量,自持获益转授众生

家训,一盏千年不灭的心灯

不准时的公鸡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用功没巧,只要一门深入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如何化解当下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