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十九卷十页云:问:何等三摩地,名为可爱?答:谓具惭、愧、爱、敬、净信、如理作意、忆念、正知、守护诸根、持戒、无悔等,乃至乐为最后;如其所乐,入三摩地。当知翻此,名非可爱。问:云何可爱不可爱?谓惭愧等,少分成就,少分不成就。谓具惭愧,非爱敬相应等。乃至广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中劫】 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谓人寿之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称为一中劫。...(一)(376~449)东晋时西行求法译经僧。凉州人(一说河北人)。弱年出家,精勤而有学行。立志欲躬睹灵迹,广寻经要...梵名 Gītagovinda。印度之宫廷诗人贾雅狄瓦(梵 Jayadeva)著于十二世纪中叶之抒情诗集。内分十三章,取材于印度教...(术语)观三界唯心无于心外缘法者,以行菩提之道也。大日经疏二曰: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术语)见他男女等而起之贪欲也。止观八上曰:外贪欲起以不净助,内贪欲起以背舍助。...巴利语 camma-khandaka 。为二十犍度之第五。即规定有关革屣、卧具、床,及其他革制用具之使用与可否蓄积之法。系就...(术语)如来藏之实理。止观十曰:实相即如来藏,无量客尘覆此藏理,修恒沙法门显清净性。...“自力念佛”之对称。指全力投托于弥陀之本愿力,此时之称名念佛即称他力念佛;反之,若以自力求开智慧、积功德,则...(名数)佛对比丘制无益之世论,使论十事之功德:一精勤,二少欲知足,三有勇猛心,四多闻能与人说法,五无畏无恐,...【二种转依证得所由】 p0041 成唯识论九卷十三页云:云何证得二种转依?谓十地中修十胜行,断十重障,证十真如...子题:净人作净四句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明处人。若使 净人作净有四句 :一、人果俱在净地,成净大善;二、人果...(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弥勒下生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着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富有的人,虽有万贯家财,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买东西,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了伤的...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来说,真正念佛就是心念真正放在佛。这必须要放下其他一...
问: 听一些法师说,修行必须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瞎练,应先修人天法,再修解脱道,接着修菩提道。净土法门属...
我们总是觉得我会经常的存在在这人世间,所以我要把所有的精神体力用在经营今生。要思维死无定期,棺材是装死人的,...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那时,刚从汉藏教理院毕业没多久。我在汉藏教理院是十六岁入学,到二十一...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称为悉达多太子)曾想过:为什么人拥有权力后,就想要征服别人;而力量薄弱的人,就要遭受被征服...
《大佛顶首楞严经》这样说,念六十二亿菩萨的圣号,乃至于供养六十二亿的菩萨,衣、食、住、行七珍八宝,供养六十大...
三摩地可爱非可爱等
【法相辞典】
【三摩地可爱非可爱等】 p0220
上篇:三种律仪谁成就何种 | 下篇:三牟尼业及三清净业 |
(术语)天台一宗之说,谓华严经为佛成道后三七日间之说法。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
一中劫
宝云
牧牛之歌
无缘乘
外贪欲
皮革犍度
藏理
他力念佛
十功德论
二种转依证得所由
净生种法处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一代名家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富人和动物的奇缘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净土法门需要按次第修吗

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

惟贤长老读诵《大般若经》的感应事迹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