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七十三卷十八页云:别说诸处一一相已;今应复说诸处次第。问:何故世尊先说内处。后说外处?答:以依六识所依所缘次第说故。问:何故世尊于六内处,先说眼处:乃至后说意处。于六外处,先说色处;乃至后说法处?答:随顺文词诠表相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持者次第法故。复次随顺麁细次第法故。谓六内处,眼处最麁;是故前说。乃至意处最细;是故后说。六外处中,色处最麁。是故前说。乃至法处最细;是故后说。复次依定不定次第说故。六内处中,前五定取现在境,故前说。意处取境不决定故,后说。谓以三世及无为法或总或别为所取故。前五处中,前四定取所造色故前说。身处取境不决定故,后说。谓以能造及所造色或总或别为所取故。前四处中,于所取境远速明者,前说。此相违者,后说。依内六处前后次第,说外六处,次第亦尔。复次依处上下次第说故。谓一身中,眼处最上;耳处次下,鼻处次下,舌处次下,身多在下;意无方处;故最后说。依六内处前后次第,说六外处,应知亦尔。复次依诸有情展转相遇礼仪次第,故作是说。谓相遇时,先互相见;次与言论;次奉香花;次设饮食;次授细妙卧具等事。由此最后互相得意故。十二处,次第如是。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系表示华严宗缘起说特色之用语。华严宗之十门中随取一门,即具十门,而以“十”之数表示无穷无尽而圆满无碍之法界,...虚假、非真实之意。或略作妄。其义细别有三,即:(一)梵语 a-santa-bhāva,乃非实在之意。如妄法、妄境、妄有。(二...(名数)于八聚上更加偷兰遮一聚而为九聚。...【我非实有证成道理】 p0651 瑜伽六十五卷二页云:问:于因成道理中,依何道理,能决定知我非实有?答:不可得...又作狮子卧法。谓比丘之卧法如狮子;即两足相叠,右胁而卧。相当于吉祥卧、吉祥睡。中阿含卷八侍者经(大一·四七三...(术语)戒律之轨躅也。寄归传一曰:初转法轮则由五人受化,次谈戒躅则千生伏首。...梵语 vyāpāda-nīvarana,巴利语同。五盖之一。盖,覆盖之义,为烦恼之异名。瞋恚能令人发激怒之情,盖覆心性,妨...【善慧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九位。此位菩萨,成就微妙四无碍解,能遍十方,随有情之机宜,自在说...二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菩萨)大日经疏五曰:观世自在者,即是莲华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资持记·释二衣篇:“户牌,标户钩者。”(事钞记卷三二·二三·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是故,我们应以先学先觉。就是老而能学,也...问: 今生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大安法师答: 你应该想到,你今生一定要求生西方,如果你不能往生西方,最痛苦...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往生呢?那佛经不是说重业先牵吗...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类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人们对物质世界...
关于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部经典的内容,正好可能也有在公众号上,做这样的一个视频上的接触,未必有时间去一...眼睛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你对着电脑的时间太久了!上班族除了注意劳逸结合,还...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五衰之苦,阿修罗有嗔斗之苦,满世间人有生老病死苦,地狱有烧...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燃灯佛说六神通之天眼通,心生欢喜,于是发一念心,希望将来能...
十二处次第
【法相辞典】
【十二处次第】 p0119
上篇:十二种所缘 | 下篇:十三住差别 |
(譬喻)以譬烦恼之厚重也。止观一曰:月隐重山,举扇类之。风息太虚,动树训之。同辅行曰:真常性月,隐烦恼山。烦...
重重无尽
虚妄
九聚
我非实有证成道理
师子卧法
戒躅
瞋恚盖
善慧地
光音三天
观世自在
户牌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大安法师: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楞严经讲什么
电脑族的护眼食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