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阿毗达磨论上十五页云:缠、有十种。谓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悭、无惭、无愧、忿、覆。身心相续无堪任性,名为惛沉。是昧重义。不能任持身心相续,令心昧略;名为睡眠。此得缠名,唯依染污。掉举、谓令心不寂静。恶所作体,名为恶作。有别心所缘恶作生,立恶作名。是追悔义。此于果体,假立因名。如缘空名空,缘不净名不净。世间亦以处而说。依处者,如言一切村邑来等。此立缠名,亦唯依染。嫉悭二相,结中已说。于诸功德及有德者,令心不敬;说名无惭。即是恭敬所敌对法。于诸罪中不见怖畏,说名无愧。能招恶趣善士所诃,说名为罪。除瞋及害。于情非情,令心愤发;说名为忿。隐藏自罪,说名为覆。此十缠缚身心相续,故名为缠。此中惛沉睡眠无愧,是无明等流。恶作、是疑等流。无惭悭掉举,是贪等流。嫉忿、是瞋等流。覆、是贪无明等流。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为“定地”之对称。即指欲界。与之相对者,色界与无色界并称为定地。于欲界得入禅定者,乃依后天之努力,修色界、无...【思己业】 p0851 集论五卷三页云:何等思己业?谓身业、语业、意业。...指龙所住之河川。又作龙泉。以龙之大力,故虽逢天旱,而河水仍不涸竭。安乐集卷上(大四七·七中):“譬如寄花五净...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者同相,二者异相。 一、同相者 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漏无明种种业...(术语)言佛智无边际也。无量寿经下曰: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神境智】 p0934 瑜伽六十九卷十八页云:复次诸神境智、或加行得,或生得。加行得者:如生此间异生、有学、及...(譬喻)烦恼能生菩提之华,故名为泥。以与泥能生莲相类故也。维摩经佛道品曰: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六七能遍计】 这是十大论师护法的理论,谓第七末那识缘第八识的见分而起我执,第六意识则对一切法境,于我、法起...八种恶觉之一。谓人甚富有而常忆不死之念。觉,新译寻思。以其觉违逆正理,故称恶觉。大乘义章卷五之末以八觉为修道...(书名)具名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荆溪湛然着。天台摩诃止观之注。...(术语)举起公案也。但此为举起公案而记载时所用之词,在座上正唱其公案时,但言:记得。碧岩种电钞一曰:举者记者...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龙藏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从学法到安住...一位古董商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开始动了心思。他先与柜子的主人闲扯...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农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萨的圣诞。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古今中外,千古不变的规律:打猎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觉,把同伴当成猎物打死。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打野猪误杀...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人,战后去拜访同窗的难友。 他问难友:你原谅那些残暴的家伙了吗? 难友说...
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
十种缠
【法相辞典】
【十种缠】 p0101
上篇:十种摄 | 下篇:十种义 |
(术语)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得阿那含果报之位名。无量寿经下曰: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
散地
思己业
灵河
觉不觉二相
无际智
神境智
烦恼泥
六七能遍计
不死觉
弘决
举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贪婪的代价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日光菩萨的圣号由来
几则打猎致命失误的事例
跨越心灵的栅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