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十九卷十六页云:九十八随眠中,几不善?几无记?颂曰:上二界随眠,及欲身边见,彼俱痴无记。此余皆不善。论曰:色无色界一切随眠,唯无记性。以染污法,若是不善;有苦异熟。苦异熟果,上二界无。他逼恼因,彼定无故。身边二见,及相应痴,欲界系者,亦无记性。所以者何?此与施等,不相违故。为我当乐,现在勤修施戒等故。执断边见,能顺解脱。故世尊说:于诸外道诸见趣中,此见最胜。谓我不有,我所亦不有;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又此二见,迷自事故。非欲逼害他有情故。若尔;贪求天上快乐,及起我慢,例亦应然?先轨范师,作如是说:俱生身见,是无记性。如禽兽等,身见现行。若分别生;是不善性。余欲界系一切随眠,与上相违,皆不善性。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又作比丘,义为乞士,即出家受具足戒的人。苾刍原是一种香草,表明比丘之戒德芬芳。...(菩萨)胎藏界第三院之释迦如来入转轮王三摩地,现统领四天下之轮王形,以标帜佛智最胜之尊形,故名佛顶尊。顶者最...【六内处与六触处分别】 p0312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二页云:如契经说:有六内处,契经复说有六触处。问:此二六处、...谓九品往生的人所乘坐的莲台。念佛人临命终时,西方圣众即持莲台来迎。行者之品位有九品,故莲台亦有九品之别。由上...大势至,梵名 Mahā-sthāma-prāpta,音译摩诃娑太摩钵跢。意译作“得大势”、“大精进”。略称势志菩萨、势至菩萨...指证入果位。即以正智契合真理,进入佛、菩萨、声闻、缘觉等之果位。如三乘人断惑证理,分别到达极果。又如大乘证得...指不动明王闭左眼、开右眼之睥睨貌。不动明王之梵名为 Acala,音译阿遮罗,略称阿遮;一睨,谓明王之左目眇。不动明...(杂语)别立义而异于他者。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下曰:其佛所说,不讲异义。慈恩之宗轮论疏曰:后别立义,乖初所立...佛教主张人类之心性本即清净(心性本净、本性清净),污染心性者为贪欲、憎恶、迷妄等三毒,古时称此三毒为罪(巴 ...日本临济宗僧。又作慧锷。中国补陀洛伽山寺开山祖师。籍贯、世寿不详。承和(834~847)初年,奉橘太后之命来唐,由...(名数)外道六种之论也。婆薮盘豆法师传曰:四皮陀六论。百论疏上之下曰:六论者:一式叉(Śikṣā)论,释六十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印光大师校印本)...普贤菩萨行愿赞...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没觉得这个习惯有什么不对,而佛法为我们指出:对于凡夫来说,...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是解脱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相貌寂静相。 戊三、涅槃寂静 涅槃者,...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里个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见语言者是! 石头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因此,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至少必须有几分...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天灾人祸,随时发生,难以预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平安免难,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
九十八随眠中不善无记分别
【法相辞典】
【九十八随眠中不善无记分别】 p0097
上篇:九相后有苦树能生当有 | 下篇:九十八随眠中遍行非遍行分别 |
(真言)大日经疏九曰:南摩三漫多勃陀喃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