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十九卷十二页云:九十八随眠中,几是遍行?几非遍行?颂曰:见苦集所断,诸见疑相应,及不共无明,遍行自界地。于中除二见,余九能上缘。除得,余随行,亦是遍行摄。论曰:唯见苦集所断见疑及彼相应不共无明力,能遍行自界地五部;故此十一,皆得遍行名。谓七见、二疑、二无明、十一。如是十一,于自界地五部诸法,遍缘随眠为因,遍生五部染法。依此三义,立遍行名。此中所言遍缘五部,为约渐次?为约顿缘?若渐次缘;余亦应遍。若顿缘者;谁复普于欲界诸法顿计为胜,能得清净?或世间因,不说顿缘自界地一切;然说有力能顿缘五部。虽尔遍行;亦非唯此。以于是处,有我见行;是处必应起我爱慢。若于是处,净胜见行;是处必应希求高举。是则爱慢应亦遍行。若尔;顿缘见修断故;应言此二何所断耶?应言修所断。杂缘境故。或应见所断。见力引故。毗婆沙师,作如是说:此二烦恼,自相非共,无顿缘力,故非遍行。是故遍行,唯此十一;余非。准此不说自成。于十一中,除身边见,所余九种,亦能上缘。上言,正明上界上地;兼显无有缘下随眠。此九虽能通缘自上;然理无有自上顿缘。于缘上中,且约界说。或唯缘一,或二合缘。故本论言:有诸随眠,是欲界系,缘色界系。有诸随眠,是欲界系,缘无色界系。有诸随眠,是欲界系,缘色无色界系。有诸随眠,是色界系,缘无色界系。约地分别,准界应思。生在欲界,若缘大梵,起有情见,或起常见;如何身边见不缘上界地?不执彼为我我所故。边见必由身见起故。若尔;计彼为有情常,是何见摄?对法者言:此二非见;是邪智摄。何缘所余缘彼,是见;此亦缘彼,而非见耶?以宗为量,故作是说。为遍行体?唯是随眠?不尔。云何?并随行法。谓上所说十一随眠,并彼随行,皆遍行摄。然除彼得。非一果故。由此故有作是问言:诸遍行随眠,皆遍行因不?答言:于此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未来世遍行随眠。第二句者,谓过现世彼俱有法。第三、第四、如理应辩。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谓一日之中四次定时坐禅。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则以随时坐禅即四时坐禅。永平清规之辨道法,以黄昏(下午八时)、后...乃将装饰好之佛像以宝车载往城中游行之宗教仪式。又称巡城、行城。印度、西域、中国通常于佛诞日(农历四月八日)举...子题:不受持钵罪、孔罅、罅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明失法诸相。(一、约穿损明失法)善见,虽先受持,若穿如粟米...何故真如说名真如?谓彼自性无变异故。...(术语)猛火之聚积。依罪业而在地狱所感者。正法念经十一曰:彼不善业,作而复集,势力坚,所得果报,有大火聚。(...《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重出二部,一部作二十卷;...【不信】 p0316 瑜伽六十二卷一页云:云何不信?谓于佛法僧,心不清净;于苦集灭道,生不顺解。 二解 显扬一卷九页...罪与福之并称。五戒、十善等善业(善行)能招致乐报,称为福、福德。反之,五逆、十恶等恶业能招苦报之恶业者,则称...秘密决择者,谓说余义名句文身,隐密转变更显余义,如经言: 逆害于父母王及二多闻 诛国及随行是人说清净 今此颂中...(修法)阿弥陀佛之修法。即阿弥陀护摩也。...(杂名)灵鹫山也。华严玄谈一曰:鹫岩西峙,象驾东驰。...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学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误解为处于被打击了、绝望了、避世了等等消极的处境,出家人更是被冠上遁入空门等等极端消极之说...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
下品三生,是遇到恶法、恶缘的凡夫。他为什么会造恶?首先他的知见就有问题,造恶的人一般都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人...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就是源于这样一件事: 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人的身有杀生、偷盗、邪淫三种;口有妄语、恶口、离间语、绮语四种;意有贪、嗔、痴三种,共计十种缺陷。 身: 杀生...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他就召集门人弟子来唱两部经,一部是《法华经》、一部是《无...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于伽伽池边,当时正值十五日月满之时。...鹃鹃原本在美国工作,公司给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单身,生过得很逍遥。 前一阵子她住在台湾的母亲罹患脑瘤,开刀后...
九十八随眠中遍行非遍行分别
【法相辞典】
【九十八随眠中遍行非遍行分别】 p0097
上篇:九十八随眠中不善无记分别 | 下篇:九十八随眠中缘有漏缘无漏分别 |
【五种失利养因行】 p0282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五种失利养因行,亦是背涅槃因行。谓若于是处受用利养,若从彼...
四时坐禅
行像
钵之失受相
真如说名真如
火聚
续高僧传
不信
罪福
秘密决择
阿弥陀佛法
鹫岩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别让难得的人生掉进「空」的陷阱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身口意的十种缺陷

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