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经论六卷十三页云:云何八万四千心行?谓诸有情八万四千诸垢尘劳心行差别。此能障碍八万四千波罗蜜多陀罗尼门三摩地等。如贤劫经,广说其相。所谓最初修习行法波罗蜜多,乃至最后分布佛体波罗蜜多,三百五十,一一皆具六到彼岸。如是总有二千一百。对治贪瞋痴及等分有情心行八千四百。除四大种及六无义所生过失。十转合数八万四千。修习此故;复得成就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三摩地等。此犹略说,广则无量。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亦称睿山大师、根本大师、山家大师、澄上人。俗姓三津首,幼名广野,近江国(今滋贺县)人。...(术语)谓由中有没而托生于母胎也。俱舍论九所谓时健达缚于二心中,随一现行。谓爱或恚。彼由起此二种倒心,便谓己...【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 p0467 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菩萨有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一者、于未安立净信有...(异类)Nanda-upananda,摩竭陀国兄弟二龙王之名也。法华文句一曰:难陀此云欢喜,跋难陀此云善欢喜,兄弟常护摩竭...(杂名)称南方之摩尼部。瑜祇经曰:此人如金刚,诸恶不能坏。此身如光聚,能破三界冥。...涅槃经云七知: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 一、知法 知法者,...(名数)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三者,名为驱乌沙弥。二、中品沙弥,自十四岁至十九者,名为应法沙弥。三、上品沙...【渐现观】 p1298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二页云:何别道理名渐现观?为初业智,及后得智,观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一业多业牵引一身多身四分别】 p0019 杂集论七卷十六页云:复次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一身。谓由一业力,长...唐代译经僧。梵名音译弥陀山。睹货逻国人。自幼出家,游诸印度,遍学经论。武后时来唐,与实叉难陀共译大乘入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二。又略称水想、水观。行此一观法时,先作水想,见水之清澄,继作冰想,以冰之晶莹剔透,...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说盂兰盆经...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1最先根本文: 求生净土,信为最先。从始至终,信为根本。 2谛信不疑文: 念佛往生,但谛信不疑而已,何复拟议为哉...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大本》云,于宝树中,见十方佛刹,犹如镜像故。《佛说阿弥陀经...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但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乐融融。他们有一小块土地,父子俩很用心地耕作。父子把辛苦所...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便对佛陀...
如是菩萨所有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意乐,犹无厌足。 是名菩萨广大意乐。 这个地方我们要说明一下,它这个地方是...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即自心对心外各种事物产生的反应。 人们看到圣人的画像,寺庙的...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组织,举凡家庭、学校和公司都算是小型的社会,而个人则是组成...
八万四千心行
【法相辞典】
【八万四千心行】 p0083
上篇:八苦略摄为六 | 下篇:八因恭敬听法 |
梵语 gotra。又作种姓。即佛及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人各具有可能证得菩提之本性。此有先天具足不变者,与后天修行...
最澄(Saicho 767~822)
结生
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
难陀跋难陀
光聚
七知
三品沙弥
渐现观
一业多业牵引一身多身四分别
寂友
水想观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五只乌龟换一头牛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你是要面对太阳还是面对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