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菩萨有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一者、于未安立净信有情,而不为说。二者、于下乘希求大乘诸有情所,不随所宜,而有所说。三者、于大乘希求下乘诸有情所,不顺其仪而有所说。四者、于住禁戒,不住禁戒,贪爱朋党,不平等说。由三种相,当知是名安住禁戒。一者、事业无愆故。二者、尸罗无缺故。三者、恭敬所学故。由二种相,当知是名不住禁戒。一者、尸罗缺故。二者、不恭敬所学故。又云:复说由不宣说,不随宣说,不顺义说,不平等说,行于非道,此何因缘?由前后宣说厌倦不平等心,于所宣说,不知方便,下乘胜解,有染爱心,教诫徒众,加行所显故。由此毁犯。由善根不圆满故,由不摄受广大善根故,由弃舍广大善根故,生非福故;诳惑所化诸有情类。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人名)Rā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于成...【生无暇】 p0475 瑜伽二十一卷二页云:云何生无暇?谓如有一,生于边国,及以达须蔑戾车中。四众贤良正至善士,不...相摄者,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即体自摄,如色蕴摄色蕴,广说乃至法处摄法处。...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为六识中之前五识,...又叫做极静,禅定的功夫达到心静的顶点,叫做至静。...(术语)谓胎藏界之曼陀罗,第一中台八叶院也。是八叶之莲华藏世界,九佛现于其上,是即吾人心莲之标示。秘藏记钞六...(名数)一、圣说法,说三藏十二部经也。二、圣默然,一字不说也。如来唯有此二法。见思益经如来二事品。...【彼茶】 秦言必。大品茶字门,入诸法边竟处不终不生,过茶无字可说。论曰: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华严唱陀字时...指西方极乐世界。又称西方极乐净土。略称西方。即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从是西方过...亦名:文意决通义 行事钞·序:“第五,文义决通意。(一,通叙立教之源)夫理本绝名,故立名标其宗极。名随事显,...亦名:使尼浣故衣戒缘起、浣故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迦留陀夷,及偷兰难陀尼,貌各端正,...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这一愿是各得真金色身愿,大家想一想,这就是佛果地...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棵葡萄树今年结了不少葡萄,那花匠很高兴,便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品尝,让他们一起来分享...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口头禅:好吃的是饺子,享福的是倒子。北方人的冬天,房里一堆...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问: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怎么处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海玉佛禅寺: 此事古德曾有主张:一、可重装之;二、如不能重...(1) 立志如山,守身如玉 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世祸之日亟,彼新学派,提倡废伦废节,专主自由爱恋,如决江堤...
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
【法相辞典】
【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 p0467
上篇:四相能令我见作诸杂染 | 下篇:四种有情众中安立杂染 |
(698~759)唐代僧。广平(河北宛平)人,俗姓程。七岁能诵法华,九岁出家,十八岁即升座讲法华义旨。尝于静夜诵法...
罗睺罗
生无暇
相摄
五识
至静
华藏八叶
二种圣
彼茶
西方净土
行事钞文义决通意
使非亲尼浣故衣戒缘起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金色容颜转凡心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半」的处世哲学
用温柔优雅的态度来生活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