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三卷十五页云:复次依静虑等,当知能入二无心定。一者、无想定,二者、灭尽定。无想定者:唯诸异生,由弃背想作意方便能入。灭尽定者:唯诸圣者,由止息想受作意方便能入。如是二定,由二作意方便能入。谓无想定,由弃背想作意以为上首,勤修加行,渐次能入。若灭尽定,由从非想非非想处,欲求上进,暂时止息所缘作意以为上首,勤修加行,渐次能入。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无过】 p1042 集异门论十卷九页云:无过者:谓所发语,无曲秽浊,亦不刚强;是名无过。...全一卷。南朝齐时求那毗地译于永明十年至建武二年(492~495)。又称须达长者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佛陀为...【受缘爱与爱缘取差别】 p0732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二页云:问:受缘爱,爱缘取,此二种何差别?答:若爱、以受...梵名 Durdharsa-dvārapāla。居于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及外金刚部院西方之门二守护之一。又作难持、难胜、对护门、奉...即举两手,伏地跪拜。为宗教顶礼中之主要仪式。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对其最尊敬或畏服者,多行此礼。今泛指对神灵...(公案)禅师云:如人上树,口衔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亦名:病重代手口二受四药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萨婆多)若病重不能口受,亦直尔得服。设看病比丘手受口受,亦...【灭尽三摩钵底】 p1215 瑜伽十二卷二十页云:复次云何灭尽由摩钵底?谓已离无所有处欲,暂安住想作意为先,诸心心...梵名 Kautilya,或 Cānakya, Chānakya, Visnugupta Kautalya。纪元前三、四世纪间之印度政治家。为孔雀王朝(梵 ...【遍行随眠】 p1123 大毗婆沙论十八卷十三页云:问:遍行随眠、以何为自性?答:欲界有十一。谓见苦所断五见疑无明...(名数)三忍有三种,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举声闻者得三法忍之愿,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未举其法忍之名,因...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优婆塞戒经...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阳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体都会进入排毒模式,寒湿化火而出,发生季节性感冒,每天早起...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佛家是反对自杀的,并通过戒律约束制止佛教徒自杀。 佛教的各...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怕失去,不敢面对现实,执着在过去等等,都是自信生不起来的...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邪师,反而堕落更快。末法时代邪师...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皇宫的楼阁,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受人间的爱欲之乐,难陀看到佛陀从远处渐渐走近,佛陀的庄严使...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守规矩,如此,生活才能平安。 佛陀曾以一则譬喻来教诫弟子─...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们减少执着,也能使我们的头脑更冷静、更清楚;...
我们每天要吃饭,就不能像世间人那样,我们在这个上面也要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我们不但不杀生,而且要不贪食酒肉。...
二无心定
【法相辞典】
【二无心定】 p0030
上篇:二取习气 | 下篇:二种言教义 |
【一来向补特伽罗】 p0011 杂集论十三卷七页云:一来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五品烦恼,安住彼道...
无过
须达经
受缘爱与爱缘取差别
不可越守护
膜拜
香严上树
四药病重代手口二受
灭尽三摩钵底
考提拉
遍行随眠
三忍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关于疾病、长寿和善终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人格的熏陶

白毯与骆驼皮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