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论二卷四页云: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此中有颂。若远行、独行、无身、寐于窟。调此难调心,我说真梵志。又如经言:如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受;意为彼依。又如所说十二处中,说六识身,皆名意处。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王恩惠奢薄】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三页云:云何名王恩惠奢薄?谓有国王、诸群臣等供奉侍卫,虽极清净善称其心;而...(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亦名:剃发和尚请法、请剃发和尚法 子题:引请师、三请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剃发,先请和尚。应具仪,教云:‘大...略称三句。乃因、根、究竟,或因、行、果等三句之意。系密宗从修因至佛果之阶段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寺名)在今凤阳县南二里。明太祖微时。尝为寺僧。洪武初改名龙兴寺。...【食】 p0881 瑜伽二十三卷十二页云:所言食者,所谓飡啖咀嚼吞咽尝啜饮等名之差别。 二解 杂集论五卷十页...【摩睺罗】 毗昙翻为须臾。一日一夜,共有三十须臾。僧祇云:二十罗预,名一须臾。颂云:百二十刹那,为怛刹那...梵语 khadga。音译作朅伽。又作金刚剑。喻指清净之智慧。即因清净智慧可断除烦恼之缚绊,犹如利剑般锐利,故有此称...指有漏果报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之前二者。有漏之果报,具有三苦八苦之性,故称为苦;男女一异等皆因缘...(地名)阿利罗跋提河Ajiravati-nadi之略。舍卫城岸之河名。西域记六曰: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旧云阿利罗跋提河...(术语)诸经皆有序正流通之三分,其初记缘起者曰序。...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您知道吗?要使奶牛产奶的话,她必须要产下小牛才行。奶牛场里的母牛在一岁后就被人工授精。待产下小牛后,她们产奶...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关于安忍的力量,我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来自两个老居士的一...
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即负责寺院伙食)。 一天,司马头陀来到百丈山,告诉百丈禅...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看这个念佛是谁的话头。可是,我发现有的人心用错了,怎么用...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果、净因、净缘、净果,染净相对;恶因、恶缘、恶果、善因、善...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了。这十分钟里,我会想到此生的业报,会想到自己内心的罪恶,...
在寺院里的五观堂,吃饭之时要观想五件事,名为食存五观: (1)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一意识
【法相辞典】
【一意识】 p0003
上篇:一向记 | 下篇:一世界 |
【受用建立】 p0728 如义施设建立中说。 二解 此有三种。谓受用苦乐,受用饮食,受用淫欲。如瑜伽四卷五页...
王恩惠奢薄
生死
出家请剃发和尚法
三句阶段
皇觉寺
食
摩睺罗
智剑
苦空
提河
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素食是一种生活方式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灵祐禅师开山记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