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杂语)Moha,又作慕何。译曰痴。...【自相相】 p0596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自相相?谓自类自相,或各别自相。此所思惟,名自相相。...位于新疆叶城县城西南。为我国最西部千佛洞之一。开凿于西辽时代,计有十窟,各窟分开,仅有一室,呈长方形。窟最大...(杂语)智度论三十一曰:不知破金刚因缘,故以为牢因,若知着龟背上以山羊角打破,则知不牢固。...新罗元晓所立四教之一。元晓将如来之一代时教判为四教,分别为三乘别教、三乘通教、一乘分教、一乘满教。一乘分教之...子题:持犯并依受体而立 戒本疏·持犯方轨:“持有两种,犯亦同然,各有止作,例分为四。” 行宗记释云:“ [持...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之一院。位于东方第二重,即遍知院之上方。此院表示大日如来说法利生、方便摄化之德,以释迦如...(术语)各人为同一之业。而感同一之果也。又名共业共果。...(杂名)Malla,拘尸那城之人种名。译曰力士。长阿含四游行经曰:尔时世尊在拘尸那城本所生处婆罗国中双树间,临将...为密教护身法五种印言之一。又作法界塔印。密教之修行者经由此印言之加持,则佛部之诸尊即开显于行者之身业上,并加...【苦受】 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领纳外境之义。境有顺、违、俱非三境,故受有苦、乐、舍三受。逼迫身心,领纳...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有一间大佛寺里面,供养了一尊很大尊的铜制佛像,在大佛像旁还有一个一样是铜制的大罄,在中国的佛寺,如果有信众到...
一、母梦玉女,授青莲华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里观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情左顾右盼,眼珠时时都在转动,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印度的瑜伽及印度的大小乘佛教,均极注重修行方法的次第或步骤...
临终的正念它是有两种正念: 第一个是圣人的正念、祖师的正念。他临终的时候真的没有烦恼,真的没有妄想,这是第一...
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的时间却成果丰硕,翻译的经论就有九十八部,一共...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捷。我们在使用微信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微信中...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师是...
那烂陀
【翻译名义集】
【那烂陀】西域记曰:唐云施无厌。此伽蓝南庵没罗园中有池,其龙名那烂陀,旁建伽蓝,因取其称。从其实议,是如来昔行菩萨道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怜愍众生,好乐周给,时美其德,号施无厌。大宋僧传云:那烂陀寺,周围四十八里,九寺一门,是九天王所造。西域伽蓝,无如其广矣!
上篇:突吉罗 | 下篇:鸡头摩 |
四缘者: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是也。 一、因缘 亲辨自体生自果为因,以因为缘。 二、等...
谟贺
自相相
棋盘千佛洞
山羊角碎金刚
一乘分教
二持二犯
释迦院
一业所感
末罗
佛部三昧耶印
苦受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佛与大罄的对话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画传
工作也可以是一个悠游的过程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

临终的两种正念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