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指体性与相状。不变而绝对之真实本体,或事物之自体,称为性;差别变化之现象的相状,称为相。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行事)又曰无遮大会。不择贵贱上下。会一切之人而以物施与之也。约五年行一度。维摩经菩萨品曰:我昔自于父舍设大...【大净福田】 p0241 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大净福田者:永离烦恼,如世良田,速能生长广大果故。...1、小乘所立的十智。一、世俗智、即见谛以前一切凡夫的智,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即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梵语 sarva-dharma,巴利语 sabba-dhamma。乃泛指一切有为法(梵 sajskrta-dharma)、无为法(梵 asajskrta-dharma...【数甚深】 p1334 世亲释十卷三页云:无数量一业者:显数甚深。佛虽无量;而同一业。是故甚深。...(物名)梵名君杜噜Kundurnka,如桃之胶,有香气者。西域记十一曰:薰陆香树,树叶若棠梨也。演密钞六曰:薰陆者,...【二种无漏因果】 即无漏因与无漏果。《大般涅槃经》卷十二载,指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苦果,则...【他信清净】 p0487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诤处雪故,名清。无违越故,名净。此二总显他信清净。...(界名)非想非非想天之略。心地观经五曰:三界之顶非非想天,八万劫尽退生下地。...【无学果】 即声闻四果中的阿罗汉果。以其学道圆满,不更修学,故称无学果。...雨宝陀罗尼...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图。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大爱圆融?要放弃这男女间的情爱吗?如果不放弃这份小爱,又...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参念佛是谁,为什么呢?念佛的人多了。我们这个国家,好像人人都知道阿弥陀佛,小孩子都...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喜爱一些...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逃难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3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 这位母...过去,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瓶瓶的酥油皆贮放于阁楼之中。有一回,长者取完酥油后,未将瓶...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恶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团内往往是龙蛇混杂,圣凡交差,所以...
隙弃罗
【翻译名义集】
【隙弃罗】此云锡杖,由振时作锡锡声故。十诵名声杖,锡杖经又名智杖。亦名德杖,彰智行功德故。圣人之幖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幢。根本杂事云:比丘乞食,深入长者之家,遂招讥谤。比丘白佛,佛云:可作声警觉。彼即呵呵作声喧闹,复招讥毁。佛制不听,遂拳打门。家人怪问,何故打破我门?默尔无对。佛言:应作锡杖。苾蒭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镮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动可一二,无人闻时,即须行去。五百问:论持锡有多事,能警恶虫毒兽等。义净云:锡杖都有三分:上分是锡,中木,下或牙角也。若二股六镮,是迦叶佛制;若四股十二镮,是释迦佛制。齐稠禅师,在怀州王屋山,闻虎斗,以锡杖解之。因成颂云:本自不求名,刚被名求我;岩前解二虎,障却第三果。又邓隐峰飞锡空中,解于二阵。
上篇:犍椎 | 下篇:剌竭节 |
(术语)欲赞叹任何之功德,先假举一大功德,使知其分量,而后以之况知其他功德之更大也。天台嘉祥谓之格量叹,慈恩...
性相
大施会
大净福田
十智
一切法
数甚深
薰陆香
二种无漏因果
他信清净
非非想天
无学果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修庙不是和尚的事儿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爱是一种支撑
放逸的祸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