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五欲: 一、财欲 财,即世间一切赀财也。谓人以财物为养己之资,故至贪求恋着不舍,是为财...【于一切行成就大觉】 p0750 佛地经论二卷三页云:于一切行成就大觉者:显示世尊,于一切乘所化有情,能随所应...(名数)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加意根而为七。...唐代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疮而濯除累世冤业之忏法。又作水忏法、三昧水忏、慈悲水忏、慈悲水忏法。悟达于过去世为袁盎...指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之十六尊罗汉。一般系十六尊同受供养。即:(一)宾头卢跋罗堕阇(梵 Pindolabharadvā...(术语)谓真言宗金胎两部之密教。诸宗之法门,乃如来之应化身,对于因位之凡夫二乘菩萨说彼等行证之分际。是因人之...(杂语)Mahārāja,又作摩贺罗惹,译曰大王。见梵语维名。...亦名:如法僧制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如法僧制。(一、随顺如法)四分云,如法僧要随顺。又云,应制而制,是制便...亦名:自庆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说戒师下座陈词之后)众僧各各说自庆偈云:‘诸佛出世第一快,闻法奉行安隐...(术语)金刚部之三昧也。大疏六曰:于金刚慧印一心不乱,是秘密主三昧。...(杂语)闻教法也。最胜王经四曰:若得听闻是经典,皆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华玄义六曰:受戒之时,说此戒法,...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
天地之间,凡有血气者,莫不自爱身命,是故世间有种种防卫身命之方法,究其结果,终属徒劳。除不负命债者,若负命债...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于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第一个,破除虚妄。 我们平常在修学的时候,都是根据我们的...【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境遇,总是容易引起哀伤的情绪。所以寂寞的境遇,总是不受一般...传说在深山里,有一座栖息着神仙的湖泊,湖水湛蓝清澈,湖边林木蓊郁、繁花似锦,景色十分美丽。 湖边的林木中,有...
[馬*犬]都
【翻译名义集】
【[馬*犬]都】此云界。百法疏云:界是因义。中间六识,藉六根发。六境牵生,与识为因,故名为界。法界次第云:界以界别为义。此十八法,各有别体,义无浑滥,故名十八界。若根相对,即有识生。识以识别为义,识依于根,能别于尘,故通名识。由此根、尘、识三,各有六法,成十八界。此三科法,如俱舍云: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愚根乐有三,故说蕴处界。释曰:愚三者,一、愚心,为说五阴,则开心为四,合色为一。二、愚色,为说十二处,则开色为十处半,谓五根、五尘及法尘少分;合心为一处半,谓意根及法尘少分。三、愚心及色,为说十八界,则更开心为七界半,谓六识、意根、法尘少分。皆言愚者,迷也。根三,谓上、中、下根,乐三,谓略、中、广。皆如次配三科法。
上篇:[馬*犬]罗吠奢 | 下篇:歌罗逻 |
紫柏、憨山、藕益、莲池。...
五欲(二)
于一切行成就大觉
七心界
水忏
十六罗汉
如来果上法门
摩诃罗阇
僧制如法
说戒自庆偈
秘密主三昧
听闻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对「攀缘」意义的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