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欲界的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因共有六重,故又名六欲天...据宝云经卷八载,佛制乞食之法,一日之中,必以七家为限,为无多贪之故。又比丘须将乞得之食物分作四分,故称乞食四...梵名 Asura。略称修罗。为六道之一,八部众之一,十界之一。又作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阿须伦、...(术语)但称一佛之名号也。通念佛之对。...【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 p0755 瑜伽二十二卷四页云:云何名为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书名)具名成唯识论演秘,唯识三个疏之一。七卷,唐朴杨大师智周作。释唯识述记。...梵语 mārga dharma-jāna。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观欲界之道谛而证得之无漏智。又断除迷于道谛之见惑之智,亦称...功即功能,能破生死、得涅槃、度众生。此功乃善行利德,故称功德。又作十德、十事功德。据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部派佛教 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开始分裂。先后形成了许多部派。最初分裂...子题:华鬘涂身、倡伎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明相。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能持否?答:能。尽形寿不偷盗、不淫...【阇烂达罗国】 p1407 西域记四卷六页云:阇烂达逻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二三里。宜谷稼,...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各位同修,一九八五年我到中国大陆去,在普陀山的观音道场打了一个佛七,回向给历世的祖先。有一天,在船上听到有一...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创制了中国化的佛教戒律,史称百丈立清规。其中,丛林...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一个法名,受五戒时又起了一个法名,请问师父,弟子用哪个法名...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是名词上的不同? 中台禅寺答: 初心是初发心,初初发菩提心...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梵志匆匆忙忙的跑来佛前,愁眉苦脸的顶礼佛陀说道: 佛陀!我不...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 这个业种子要从种子而转成...问: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呢。请一开示一下。 方海权答: 做为凡夫俗人,有时难免会有过失,能于悔过即是为善...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
阿罗伽
【翻译名义集】
【阿罗伽】此云欲,希须为义。五情之所欲,是名五欲。大论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欲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啮骨。五欲增争,如乌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譬如愚人贪着好果,上树食之,不肯时下。人伐其树,树倾堕落,身首毁坏,痛恼而死。然此五欲分界内外。如大论云:二乘但断界内五欲,故世间五欲所不能动。别惑未除,故为界外上妙色声之所染污。故迦叶云:三界五欲,我已断竟,不能动心。此是菩萨净妙五欲。吾于此事不能自安。此是迦叶为界外之声动。天女散花,身子除去,此为界外之色动。又分别生死、涅槃有异,分别亦是别见,斯为法尘所惑也。
上篇:阿耆毗伽 | 下篇:奢他 |
(经名)中阿含经八未曾有品收之。薄拘罗自说种种未曾有法。...
欲天
乞食四分
阿修罗
别念佛
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
唯识演秘
道法智
十功德
部派佛部(Sectarian Buddhism)
沙弥十戒相
阇烂达罗国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愿发得大,感应才大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