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识取相】 p1433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识取蕴?答:若识、有漏,随顺诸取;于此诸识,若过去,若未来,若...为“逆境”之对称。指随顺己意之情境,即感乐之境界。反之,与自己身心相违悖,以致引起痛苦不快或瞋恚之环境,则称...(杂语)意生化身之误。...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领纳受得戒体之谓。戒体系发自受戒者之心中,有防非止恶之功能者。 p4276...【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别】 p0745 瑜伽九十九卷六页云:由五因缘,当知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别。何等为五?一、...(杂语)空华之狂乱者。劳目之人见之。楞严经二曰: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睽以劳目,则于虚空别见狂华。...【不能出离】 p0324 瑜伽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不能出离?谓如有一,或戒或禁,由见执取。谓我因此若戒若禁,...(术语)信勤念定慧之五根,其他一切之善根也。无量寿经曰:诸根智慧。慧远疏曰:信勤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置记】 p1255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页云:四者、置记。由四因缘,默置而记。谓无体性故。甚深等故。此广如前思所成地...(一)指称心如意。 (二)指说法及法会之际,讲师所持之器具。此物原为印度古时之爪杖,梵语为 anuruddha(阿那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印光大师校印本)...
夫妻之间经常有些小冲突和矛盾,这再正常不过了,关键是如何能巧妙将这些冲突和矛盾快速一一化解。下面我就给大家提...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为比丘众开示:比丘们!如果能成就十一种法,道业必能有所成就。是哪十一...我们所到的任何环境,都应看作就是我们自己。坐飞机时,飞机是我们的环境,也就是我们自己;坐车子时,车子是我们的...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切的善法,这善法里面包括一切福德之法。这个内在的宝藏要靠禅...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随缘性。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二乘人失掉了随缘。我们简单地讲...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庄严,而产生了愿力;这表示什么?表示你有资格念佛了,你已经...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都具足。我们曾经做慈善事业,也曾经造了很多的罪业, 只要是...
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会这样。出家人一生都住在寺院里...
娑娑
【翻译名义集】
【娑娑】秦言一切。法苑云:一以普及为言,切以尽际为语。大品娑字门,入诸法时不可得故,诸法时来转故。论云:即知一切法,一切种不可得。一切有二种:一者名字一切,如云:一切皆惧死,无不畏刀杖;无色无身,不畏刀杖。此名字一切也。二者实一切。大品云:一切者,所谓内外法是,二乘能知不能用,一切道起一切种。华严唱娑(苏我切)字时,名降霔大雨。疏云:即平等性。
上篇:迦逻 | 下篇:磨磨迦罗 |
(动物)译曰鹫,见智度论三。【又】耆阇崛之略。山名。...
识取相
顺境
意性化身
摄化随缘
纳得
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别
狂华
不能出离
诸根
置记
如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化解夫妻冲突和矛盾的技巧

能修此十一种法,道业必有成就
圣严法师《我与环境不一不二》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