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梵语 ananta-koti。无边无际之意。以此表佛、佛德、佛法等之广大无边。六十华严经卷一(大九·三九七中):“无尽平...元代临济宗僧。又作德辉。号东阳。明宗天历二年(1329)掌理百丈寺,文宗至顺元年(1330)重建法堂。顺宗至元元年(...子题:具戒顿受唯许僧中不开尼众、式叉以十戒为体、式叉六法满净 济缘记释云:“受有缺者,即缺行也。诸下,总判。...一百八见者。 一、六根六尘,各有三种,各成十八,合成三十六。 二、历三世成一百八。 眼┐ 耳│ ...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五会法事赞。内容分序文及本文二部分。此书相对于广本(净土五会念...行事钞·序:“考斯律藏,言事并周。但为年代渺邈,声彩靡追。法为时移,事多残阙。加以五师捃拾,情见不同。重由翻...(人名)Muniśrī,沙门名。译曰寂默,北印度人。见宋高僧传三。...融和、不二、不离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1856~1909)湖南人,俗姓杨。字魁印。十一岁礼浙江高明寺觉实法师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后至温阳红螺山,昼夜精...(人名)胜论外道中,初立十句义之人也。唯识述记一末曰:其苗裔,名曰慧月,立十句义。...指实、德、业、同、异、和合六句。传系古代印度胜论学派之祖优楼佉(梵 Ulūka)所立,至后代慧月(梵 Maticandra)...(印光大师校印本)...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作为学佛的人,如果...原文: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既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予曰。不然。七地以前。...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受到阻碍的时候,他就生气了、他就有脾气了、他就要扫除这个障...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问: 末法浊世的众生,能闻到净土法门,已经是稀有难得。那作为现代人,应当怎么样才算老实念佛,如何保持长时修行......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 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在福州鼓山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韦驮显灵的真实故事。 那是在清朝雍正十二年(1773年)间,鼓山涌泉寺的老...
俱舍
【翻译名义集】
【俱舍】或云比吒,或云摘迦,此翻为藏。即包含摄持之义。非藏无以积钱财,非藏无以蕴文义。故摄论云:何名为藏?答:由能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无令分散,故名为藏。四教义云:今言三名,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也。阿含即定藏,毗尼即戒藏,阿毗昙即慧藏。今问:经云贪着小乘三藏学者,且三藏之名,既通大小二教,何故法华判局小乘?答曰:三藏属小,凡有二义:一者,小乘三藏,皆佛所说。如出曜经云:佛在波罗柰仙人鹿野苑中,告五比丘:此苦原本,本所未闻,本所未见。广说此法,为契经藏。佛在罗阅城,时迦兰陀子,名须陈那,出家学道,最初犯律,故说戒藏。佛在毗舍离,见跋耆子本末因缘,告诸比丘,诸无五畏恚恨之心者,便不堕恶趣,亦复不生入地狱中,广说如阿毗昙。是知小乘俱是佛说,斯异大乘论藏,自属菩萨之所造也。二者,小乘三藏,部帙各别,大乘经律二藏混同,是故法华判其三藏属小乘也。又大论处处以摩诃衍,斥三藏法非大菩萨,先德妄破天台立教,此由失究经论所以。问:法华既云三藏学者,大论安云佛在世时无三藏名?答:佛灭度后,阿难结集修多罗藏,优波离结集毗柰耶藏,迦叶结集阿毗昙藏。是则法华梵本,恐无此名,多是译师加三藏名,显小乘教。如今经自余诸品,皆是结集者所置也。问:今列三藏,依何诠次?答:四教义云:说时非行时,教起之次,阿含为先;修行之初,木义为首。故出曜经说教次第,先经次律而后论也。四教仪以论居中者,以经是所解,论是能释,故先经而次论。然观诸文,前后非一,亦各随人,不可确执。苟以义局,徒自矛盾。或标四藏者,大论:四名杂藏。或言五藏者,西域记云:四名杂集藏,五名禁咒藏。以上座部唯结三藏,若大众部别为五藏。又经音义列八藏:一、胎化藏,二、中阴藏,三、摩诃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萨藏,六、杂藏,七、金刚藏,八、佛藏。
上篇:阿毗昙 | 下篇:祗夜 |
(经名)七十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详说十善业道及生死之过患,地狱等六道之业果,最后说身念处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