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梵语 pravrājana 或 nā?ana,巴利语 pabbājana 或 nāsana。又作灭摈、驱摈、摈罚、驱出、驱遣、摈治驱遣、摈。...又名天趣,为六道之一。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诸天,因其依处在诸趣之上,故名为天,身有光明,故名为天,果报...(异类)阿防之暴恶,可畏如罗刹,故以为名。名义集二曰:罗刹,此云速疾鬼,又云可畏,亦云暴恶。...因明用语。为“离作法”之对称。又作随伴。略称合。因明论式中,举示同喻(由正面说明之例证)之体时,结合宗(命题...度牒是国家对于依法得到公度为僧尼的所发给的证明文件(度是说度之入道)。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都是绫素锦素钿轴...指法华经。法华经阐明一实圆顿之教旨,故被称为一实圆乘。 p76...(Rām Dās, 1534~1581)印度锡克教第四代祖师。生于拉合尔,原名杰塔(Jetha)。在阿穆利萨(Amritsar,今印度旁...【青瘀等像非忆持识】 p0804 无性释四卷八页云:又于如是青瘀等中非忆持识等者:恐彼异计,故作此说。谓若有人...(术语)人寿渐减,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术语)自他共许而同意也。论场之用语。因明大疏上本曰:宗依必须共许,共许名为至极成就。...(衣服)袈裟之异名。袈裟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佛陀说...
在《大佛顶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谈自己的修证方法忆佛念佛,追溯到了非常久远的时代,说明念佛法门的...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你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为什么...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共有15张。 回家后,农人把15张钱交...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再不疑惑,具足智慧而万德庄严。二是真正达到不...
我曾这样听闻的:当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座下大弟子舍利弗,常于昼夜六时,以天眼观于众生,若有应机可...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过犹不...
梵富楼
【翻译名义集】
【梵富楼】此云前益天。在梵前行,恒思梵天利益。亦名梵辅。
上篇:大梵 | 下篇:首陀婆 |
谓为耳识曾受曾了。名为已闻。彼有耳识曾受曾了。隐藏如是想忍见乐。言我不闻。如是名为知言不知。...
摈出
天道
阿防罗刹
合作法
度牒
一实圆乘
拉姆达斯
青瘀等像非忆持识
十岁减劫
共许
解脱幢相衣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应化
如何面对不公平的世界

【推荐】天赐养老钱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一切殃福终不朽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