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指传拜。即欲遣人代为礼拜他方之有德者或圣迹、圣像时,自己须先行礼拜代替者,称为代礼。释氏要览卷中(大五四·二...隔离历别而不融通。又作隔历不融、历别。“圆融”之对称。即事理、事事各自历别,互相隔碍。天台宗称隔历不融之法门...谓顺乐触所起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界。复次修第三静虑顺乐受触所起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乐界。...(人名)梵语耆婆Jivaka,译言能活。大医之名。...即以浸法悦、求幸福为目的而修行之禅。宗密于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谓,此类禅者虽能正信因果,然以欣上厌下而修,...【小三灾对治方便】 p0236 俱舍论十二卷十五页云:有至教、说治彼方。谓若有能一昼一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名数)始别终同三乘(小乘),始终俱别三乘(始教),始终俱同三乘(终教),始终俱离三乘(顿教),始终俱同三乘...(职位)又作立者。于论场立义答问者之难者曰竖义,亦曰竖者。但竖义与竖者有上下之别。...(异类)位于胎藏界外金刚院之南方,是增长天之眷属也。...【中有可转不可转】 p0362 大毗婆沙论六十九卷十四页云:问:中有可转不可转耶?譬喻者说:中有可转。以一切业,皆...禅林用语。贬指不灵活、暮气沉沉之修行者。为责骂修行僧缺乏气魄之语。从容录第八十则(大四八,二七八中):“牙云...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
律己莫律人 有一次,弘一法师应邀讲戒律,他讲得标题是律己,他说: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是律人;有些人学了戒律,...
当我们在建立佛教的思想来建立正见的时候,当然我们就是在开始做因缘的观察,佛教的因缘观,当然所谓的因缘主要有两...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长途开车把病人或亡者送过去恐有不妥,但家属又希望临终者得到...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心经》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也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作为般...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相媲美? 道安法师答: 诸佛在因地发的愿有总有别,总愿即四弘...
参禅人,顿修戒、定、慧,即灭贪、嗔、痴,并不离参,而另去除贪等习。真道心人,身边褂裤无换的,口中日食无余的,...
摩纳缚迦
【翻译名义集】
【摩纳缚迦】或号摩那婆。瑞应翻为儒童。本行翻为云童,又云善慧,又翻年少净行。燃灯佛时,为菩萨号。今问:瑞应明昔为摩纳,献燃灯华。诸文引此,证二僧祇。何故妙玄,证通行因耶?答:经中既云得不起法忍,三藏由伏惑故,无此法忍,故证通教。而诸文中证二僧祇者,以瑞应是三藏故。净名疏中,义以初只为伏,二三祇为顺,百劫为无生,三十四心为寂灭。故诸文中证二僧祇。发轸问:若通别圆,妙玄何故判为通教?答:非但通二,亦通三藏。随教所说,浅深不同。一往瑞应,多属通义。以得忍故,异前三藏,不说行因不思议相,异后别圆。况复若判属通,必兼后二。又云:余经说,遇燃灯是八地。正是通教辟支佛地。
上篇:萨婆悉达 | 下篇:菩萨 |
又作粗绢、疏绢。法衣之一。以生绢所制,禁用精好之织纹绢;盖出家人贵实质,而不注重外表。其色有白、红、黑等,因...
代礼
隔历
乐界
能活
凡夫禅
小三灾对治方便
五种三乘
竖者
药叉持明
中有可转不可转
得恁软顽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

【推荐】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了幻法师: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终证得眼识圆通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