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以泥土作小塔,中纳经文而供养之。西域记九曰: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率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术语)空假中三观之中,中不惟为中观之一,空观假观亦谓为中也。止观五上曰: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杂语)间隔断绝之意。又名有间断或曰有间。对于无间而言。即不相续而中间断绝也。成唯识论四所谓无心定,熟眠,闷...指生、住、异、灭等四有为相之本相。又作大相。盖四相有本相与随相之分。(参阅“四相”1732) p1964...【不共无明】 p0324 集论四卷九页云:不共无明者:谓于谛无智。 二解 成唯识论五卷七页云:有义,此痴名不共者:如...(名数)于璎珞经所说六种性中除第六妙觉性之果性,取因位之种性而为五种性也:一习种性,为十住之位,研习空观,而...(杂语)如来所持之我德具八大自在,故称佛曰自在人。易行品曰:自度亦度彼,我礼自在人。...(术语)Samāpatti,禅定之一种。又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又希麟续音义曰:三摩钵底,梵语也,此云等至...又作慈生三昧耶像。为三十臂之弥勒菩萨。身呈金色,头戴五智宝冠,容貌慈和,三十手各执宝物。[觉禅钞、慈氏念诵法...【妄语者相】 p0630 瑜伽八卷十一页云:复次诸妄语者:此是总句。若王者:谓王家。若彼使者:谓执理家。若别者...(杂语)逃禅。犹云逃墨逃杨。杜甫诗曰: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王嗣奭云:醉酒而悖其教,故曰逃禅。后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要谈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从心调整对环境的适应力。以我为例,因为我的免疫系统很差,医生都希望我能和人...问: 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不是这一句佛号,还是以摄心为上? 宏海法师答: 当然以摄心为...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下手的方便,就从厌苦开始,厌离这个世间的痛苦。...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出家的真正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先是简单介...八交: 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 志不同者;谀人者...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遇到善信力劝她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为她请来寺里的师父...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是由严首座转世而来之事,是中国佛教史上比较著名的公案之一,在《乐邦遗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
云居德会禅师
【五灯会元】
南康军云居蓬庵德会禅师,重庆府何氏子。上堂,举:「教中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作么生是非相底道理?佯走诈羞偷眼觑,竹门斜掩半枝花。」
上篇:石霜宗鉴禅师 | 下篇:法石慧空禅师 |
因所招感的果报,如人间、天上乃至地狱等是。...
泥塔
一中一切中
间断
本相
不共无明
五种性
自在人
三摩钵底
一生补处菩萨最胜大三昧耶像
妄语者相
逃禅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不要老回头看过去的痛苦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出家的真正意义
曾国藩的交友法则《八交九不交》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高僧转世为高官给我们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