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涅槃经云七知: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 一、知法 知法者,...梵语 mahā-yāna。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为小乘(梵 hīnayāna)之相反词。乘(...位于湖北汉阳之西,为汉阳第一古刹。于清世祖顺治年中(1644~1661)建立。乃昔时王章甫葵园之故址,与太平兴国寺、...(故事)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佛一夏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拘翼国优填王,思念佛,以旃檀造如来像,高五尺。西域记五曰...全一卷。明代袁了凡(十六世纪)撰。又称了凡四训。为叙述我国民间道德之代表作品。本书为袁了凡某次参访云谷禅师,...(术语)旧译之根,新译云情,有眼等之六名为六情,无有第七情,因此喻无法为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等。维摩经...掺入香料之汤水,称为香汤,用此以洗净身体。古来四月八日佛诞日,即以香汤灌沐佛像,古时用五色香水,后则以甘草及...(术语)灭尽定四名之一。大乘义章九曰:无心定者,偏对心王以彰其名,心识尽谢,故曰无心。离于有心分别散动,名无...亦名:如法僧事、如法事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言如法事,简非法事。律中本为事说欲;及僧中事起,非是所欲之事。...(杂语)若但依生观顺观二者,则十二因缘为苦集之二谛,即无明行爱取有之五支为集谛,余七支为苦谛也。若依生灭二观...(术语)二十犍度之一。僧之行法行来进止规定者,是四分律四十九卷所说。...(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随缘即安命也;第四要认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厌...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里明白。不过我在这里,想说个事情,尤其我们这个用功的人啊,...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经过胎狱的过程岂不迷了吗? 大安法师答: 如果是乘愿再来的佛...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 以前...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 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其他如腿痛、腰痛...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忙忙碌碌,无非为养身家,做体面,遗子孙而已。 推其病根,...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今生看得太重要。他不...
净居尼法灯禅师
【五灯会元】
温州净居尼无相法灯禅师,上堂,拈拄杖卓曰:「观音出,普贤入,文殊水上穿靴立。抬头鹞子过新罗,石火电光追不及。咄!」
上篇:西禅希秀禅师 | 下篇:玉泉宗琏禅师 |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七知
大乘
归元寺
雕像之始
阴录
第七情
香汤
无心定
欲之如法僧事
十二因缘与四谛
法犍度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李炳南老居士:报恩要及时
为小狗念的经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