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寻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寻者寻求,对事理粗略的思考。《成唯识论》曰:‘寻谓寻求,令心偬遽,...理和和事和。理和是二乘圣者共同断除见思二惑,及共同证悟无为的道理;事和是对凡僧而言,共有六种,即身和、口和、...【坻弥】 具云帝弥祗罗。此云大身鱼,其类有四,此最小者。京房易传云:海数(所鱼切)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四种瑜伽复各四种】 p0463 显扬七卷八页云:瑜伽分别者:谓依四种瑜伽,正学学处。一、信。二、欲。三、正勤。四...亦名:遮事四分七种、轻遮四分七种 子题:无衣钵不名受戒、自来儿、养儿、佛奴度者犯重、官人、丈夫、癞病有二、疥...【诸法差别道理】 p1352 瑜伽六十四卷十八页云:复次略由五相,应知诸法差别道理。一、由相故,二、由体故,三、由...(术语)对于修成或修生之称。谓本来固有之性德也。依性宗之谈,则不论有情非情,其本性万德圆满,在圣不增,在凡亦...(传说)智度论五十六云:问曰先言释者是字,提桓因者是天主,今佛何以不言释,乃命言憍尸迦耶?答曰:昔摩伽陀国中...又作净法界。佛所证之真体。清净者,真如之体,离一切烦恼之垢染;法界者,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之所依。据佛地经论...更,历、经之意。一夜区分为五分,称为五更。又作五夜、五鼓。即:甲夜(初更,今午后八时)、乙夜(二更,午后十时...【一门】 法华云: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天台释曰:别者。一谓一理,一道清净。门谓正教,通于所通。小谓不...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普贤菩萨行愿赞...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剩菜的故事是说:一个小康家庭,父母生了三个儿女,丈夫工作,儿女读书。丈夫一回到家,都跟太太说:「你真幸福,一...过去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的力量,更有着出众的智慧,同时心中时时怀着普济众生的悲愿。...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那么,行解相应就可以做祖师吗? 行解相应的话,要...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倾听物语人声,思聚散岂无凭! 生命本需要宁静与淡泊,宁静时...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道场白华庵。今天要说的法叫三进三退法。 如果大家有关注到净土法门,我们常会讲说,净土...问: 师父,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的我们,不得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负能量,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畅通的时代。所以,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宁波人,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的宗教流派,也令历代不少信徒用石刻、泥塑、木雕等多种手段在...
文殊心道禅师
【五灯会元】
常德府文殊心道禅师,眉州徐氏子。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同舍诘之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摐然,心识安在?」师茫然不知对。遂出关,周流江淮,既抵舒之太平,闻佛鉴禅师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觜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来便闭门。师曰:「和尚莫谩某甲。」鉴云:「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师以拳擉破窗纸,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师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遂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鉴深然之,每对客称赏,后命分座。襄守请开法天宁,未几擢大别文殊。上堂曰:「师子颦呻,象王哮吼。云门北斗里藏身,白云因何唤作手?三世诸佛不能知,狸奴白牯却知有。且道,作么生是他知有底事?雨打梨花蛱蝶飞,风吹柳絮毛毬走。」上堂,拈拄杖直上指曰:「恁么时,刺破憍尸迦脚跟。」卓一下曰:「恁么时,卓碎阎罗王顶骨。」乃指东畔曰:「恁么时,穿过东海鲤鱼眼睛。」指西畔曰:「恁么时,塞却西王母鼻孔。且道总不恁么时如何?今年雨水多,各宜频晒眼。」宣和改元,下诏改僧为德士。上堂:「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只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复僧。上堂:「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闲思想,大底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颁行天下。仍许僧尼,重新披削。实谓寒灰再焰,枯木重荣。不离俗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鸣法鼓,再整颓纲。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审。只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师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闰三月,贼钟相叛,其徒欲举师南奔者,师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贼至,师曰:「速见杀,以快汝心。」贼即举槊残之,血皆白乳。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上篇:成都范县君 | 下篇:南华知昺禅师 |
亦名:恶比丘应治 子题:四众、四部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涅槃盛论七羯磨后,广明护法之相云。有持戒比丘见坏法者...
寻心所
二和
坻弥
四种瑜伽复各四种
受具戒三遮外余遮事四分七种
诸法差别道理
本有
帝释宿因
清净法界
五更
一门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教观纲宗
剩菜的故事
猕猴与猎人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三进三退的故事
如何才能不受到负能量的熏染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